如果说酸葡萄心理是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来实现自我安慰的话,那甜葡萄心理大概就是试图借助外界的价值评判来实现一种平衡,当现实低于期望值,我们会想像那些没吃到的葡萄是甜的,而当我们品尝到了甜美的葡萄,我们便会拒绝与他人共享。
由两位哈佛毕业生创办于2006年9月的独立杂志《02138》不断刊登一些跟哈佛相关的榜单,譬如,“制造公众麻烦的哈佛校友名单”、“失职的哈佛校友名单”等。近来,他们准备刊登“被哈佛拒收的名人榜单”,其中包括“股神”巴菲特、参议员克里、太阳微系统公司总裁麦克尼里等人。创刊人金表示,每一位上榜人都经过杂志工作人员通过“公共档案、新闻报道或者上榜人本身”核实,而他们很多人对于曾经被哈佛拒收的经历都并不讳言。榜单上的人大多保持缄默,只有参议员克里通过自己的发言人评价道:“‘被拒绝’是一个很严重的词,我宁愿看做是一次没有成功的挑战,何况,我应该也不可能融入这所充满运动员的大学。”哈佛大学发言人罗伯特・米切尔对记者的采访拒绝回答,但是一名哈佛大学的官员透露道,每年被哈佛拒绝的高中毕业生大约有两万人,很显然,谁也没法保证这两万人中不会涌现更多出色的人才。
美国大学奉行的是一种双向选择,名牌大学的教育资源有限,哈佛每年招收大约2000左右的新生,被拒绝的人远远多于被接收的人,炒作这件事在逻辑上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巴菲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麦克尼里在很多资料上都被认为是从哈佛毕业的,比中途辍学的盖茨早两年入学,甚至还曾率领哈佛高尔夫校队参加过1976年的NCAA联赛并打入决赛,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当然,他后来又读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这好像没什么疑问。例举这些人的简历,无非是说,似乎这些名人依然跟名校休戚相关,那么,是不是哈佛又有什么关系。证明榜单的无聊或漏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大学教育日渐普及的现代社会,学校与她的学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如果名人辈出,那么很快就会引人注目,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学校,如果再也不出人才,那同样会陷入泥潭。
不过在传播至上的社会中,人们还是会为这类榜单的创意而激动。简单地看这件事情,仿佛是一本庸俗的励志书,让同样已经被哈佛拒绝或可能被拒绝的人获得勇气,而正统哈佛生会有些隐隐的不快,历史上6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奖得主,只是正常的荣誉,本应该有唐太宗“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得意,偏偏却有漏网大鱼,难免会让人扫兴。《02138》去年曾被哈佛校刊《深红》专门发文批判过,认为其报道方向有问题,不了解哈佛的伟大之处,只是“像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人在发牢骚”。所以,这份榜单的推出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和强词夺理,酸葡萄心理众所周知,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是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来实现自我安慰,而甜葡萄心理呢,可以有两种表现――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甜的;狐狸吃到了葡萄,说葡萄是甜的。甜葡萄心理大概是试图借助外界的价值评判来实现一种平衡,当现实低于期望值,我们会想像那些没吃到的葡萄是甜的,而当我们品尝到了甜美的葡萄,我们便会拒绝与他人共享。
据《斯坦福大学校报》报道,18岁少女艾齐亚・金冒充斯坦福新生,在学生宿舍混了8个月,校方认为事态严重,正考虑将有关证据提交当局,以决定是否起诉涉案少女。因为弗吉尼亚州大学校园枪击案余波未了,安全漏洞是这则新闻中谈得最多的话题。副教务长博德曼为此事的定性是,“斯坦福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友善的社区,很不幸有人利用了这份信任。”抛开安全问题不谈,有不少学生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认为校方应当让她入读斯坦福,成为正式学生。这似乎也算是另类的拒绝,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准则,按规矩办事可以理解。如果几十年之后一份“被斯坦福拒绝的名人榜单”上出现艾齐亚・金的名字,也不用觉得奇怪。有的人,为学校添了光彩;而有的人,需要学校的光彩。这份榜单昭示的是一种价值与信任的危机,正因为不是局外人,身处那种期待的同时又被期待着的复杂环境中,表达出独特而又复杂的情感,遗憾的是,大学本该是最睿智与宽容的机构,却偏偏用世俗的标准来打击自己最忠心耿耿的信徒。02138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也许是创刊人在哈佛读书时的学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