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胡赛尼年!

2007-08-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随着阿富汗裔美国医生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中文版的上市,出版商打出了“胡赛尼年”的大旗。

如果不考虑史无前例的第七本《哈利・波特》,

那么胡赛尼大夫的确有理由得到这份荣誉。《灿烂千阳》的英文版自5月22日在美国上市以来,印量高达140万册,且已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呆了11周,上周继续排名精装本小说榜的冠军。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则销出了近500万册,长居《纽约时报》平装本畅销榜126周,上周居然仍排在第三位,据其改编的好莱坞同名电影已在中国新疆等地完成拍摄,预计今年11月公映。

和《追风筝的人》一样,《灿烂千阳》亦由世纪文景公司引进,并在今天开幕的上海书展上正式推出。该公司总经理施宏俊告诉中华读书报,《灿烂千阳》的首印数为6万,而去年出版的《追风筝的人》已经卖出了18万册,今年又新出了特别纪念版,以配合“胡赛尼年”。

我有幸提前读到《灿烂千阳》的译稿,老实说,书中充满了太多的苦难,令人久久压抑,一直疼到心窝子里去。与《追风筝的人》不同,它不再写海外的阿富汗流民,而只写阿富汗的阿富汗人。小说的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是两位饱受凌辱的女性,承受着似乎永无止境的殴打与凌虐。

先是玛丽雅姆。“殴打开始了。对莱拉而言,她听到那些声音是一种机械的、习以为常的程序的声音。没有咒骂,没有哭喊,没有哀求,没有突然的大叫,只有对称的殴打与被殴打,只有某种僵硬的东西反复击打肉体的扑扑声,某件东西、某个人砰地撞上墙壁的声响,伴随着衣服被撕裂的声音。”

接下来轮到后嫁的莱拉。“拉希德则追逐着莱拉、挡住她的去路,不停地用皮带抽她……他抓住她,把她举起来,向墙壁撞去,用皮带一次又一次地抽她,皮带头打中她的胸膛、她的肩膀、她抬起的手臂和她的手指,无论打中哪里,总是打得莱拉鲜血直流。”

不仅仅是公开的家庭暴力,还有集体施虐。殴打者先是丈夫,然后是塔利班。他们颁布禁令:“如果你们养鹦鹉,你们将会挨打。你们的鸟将会被杀死。/你们不得在公众场合发笑。否则的话,你们将会挨打。”殴打于是成为这个国家的常态,暴力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塔利班毒打那些音乐家,将他们投入监狱,踏碎他们的雷布巴琴、冬不拉和手风琴。塔利班还走到塔里克最喜爱的歌唱家艾哈迈德・查希尔墓前,对着他的坟墓开枪。”

这就是阿富汗30年的血泪历史,以及那些被遮蔽的普通女性的命运,这一种暴力和压抑,不仅在战火硝烟的电视新闻上难以看到,在胡赛尼大夫以小说将其呈现出来之前,亦无法想像――它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我这样说,并非意指它脱离现实,事实上,《灿烂千阳》远比《追风筝的人》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更以亲历者或受害者,而非旁观者的角度去体验这过于残酷,过于令人痛苦的现实。

我不喜欢《追风筝的人》好莱坞式的后半部分,但《灿烂千阳》从整体上讲,显然已经是更好的小说,我欣然接纳它《双城记》式的结尾,而我也相信,作为更成熟的小说家,胡赛尼大夫超出了许多人对他的期待。

“胡赛尼年”带来的不只是两本书和一部电影,我们从未像这样近距离地观看阿富汗,看那里的生活,虽然在万般的苦难之中,也看得到兄弟之情,姐妹之爱,只是那里的贫穷太持久,和平太遥远,幸福又太短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