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视传承家书文化

2007-08-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景端 我有话说

;

■记忆:一个人与一本书□罗雪村画

我参加了松江省尚志县一个区的土地改革工作,约六个月

;此外,还到了其他的地区,目击了这个轰轰烈烈的斗争的整个过程。回到哈尔滨时,我就想藉着东北土地改革的生动丰富的资料,来表现我党二十多年来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雄伟而艰苦的斗争,和当代农民的苦乐与悲喜,以教育和鼓舞广大的革命群众。于是,我花了三个月的功夫,写了《暴风骤雨》的上部,后来又花了六个月时间,写成下部。――周立波《〈暴风骤雨〉的写作过程》

周立波(1908-1979)湖南益阳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译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为其代表作之一。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第一部1947年10月完稿于哈尔滨。东北书店于1948年4月初版发行,第二部1948年12月完稿于哈尔滨,1949年5月初版发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4月第一、第二部合并第一版发行;1956年8月第二版发行。《暴风骤雨》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民间家书,尤其是名人家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不同家庭浓浓的亲情,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家书,包括古代的颜氏家训、朱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孔融家书、陶渊明家书,近代的纪晓岚、郑板桥、林则徐、曾国藩等清十大名人家书,以及现代的鲁迅两地书、胡适家书、闻一多家书、傅雷家书,等等,连绵数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构成了融世态、亲情、个性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家书文化。诸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天涯海角众游子,亲人家书心贴心”这些名句,就是家书文化魅力四射的极好写照。

传统家书文化,当然通过文字记载来表现,但它又具有与其他文字记载形式不同的特点。首先是私密性。家书是亲人间的沟通与交流,写信时并不想也不知道此信以后会公开,因此最能反映写信人的思念、喜悦、忧伤和期盼。其次是真实性。正因为家书属于亲人之间的私密性文字,所以无须顾忌,更不必做作,讲的都是真话真事。再次是鲜明的个性。其他文章虽也有作者的痕迹,但囿于种种限制和回避,往往从中难窥写作者的真正面貌;而家书通过文字的真情流露,能表达出写信人的信仰、追求、价值与观念,从而充分显示其个性。正是上述这些特点,赋予了家书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纵观古今史实,充分证明了家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这主要表现在:

笫一,验证史实,填补某些史料的空白。众所周知,留传的历史,多为官方或代表官方观点撰写的,其中既有忽略遗漏,更有刻意回避淡化,即使史实无误,但不少细节也含糊不清。因此,考察某些关系人或名人的家书,往往能起到验证史实、排除误判和厘清细节的作用。比如,中央电视台开讲的“百家讲坛”中,在介绍清代皇帝诸多迷案时,就引用了不少纪晓岚的家书来做旁证。再举近一点的例子。陈独秀与胡适都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以往出于政治原因,对他们二人关系的叙述,有的简略不提,有的前后还不一致。其实看了胡适家书就会明白,他们二人在一起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1918年2月4日胡适致母亲信中就讲到:“陈独秀辞职之事,现已取消。陈君仍任学长,儿仍任教授。”又如,人们曾对解放后两次批胡适时,黄炎培表现沉默感到不解,黄本人也从未做过解释。但是,只要看了胡适家书中有关胡、黄及蒋梦麟三人关系的文字,不仅知道他们都师从美国杜威,而且胡、黄二人的父亲,还同是晚清一位大臣的门下,这一下答案就有了。可见有些家书,确有充实乃至填补史料的价值。

笫二,弘扬美德,告诫修身励志。许多优秀名人家书,不仅体现了写信人的胸怀抱负、情操气节、人格情趣,而且充满了对亲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的期望。他们通过家书,把自己阅尽人世沧桑、历经岁月风骚的正反经验,告诫晚辈,激励亲人,把家书变成言传身教的励志范本。像诸葛亮诫子书和曾文正家书,就是很著名的家书名篇。这些家书,既讲为官、从学、处世、交友之道,又倡导谦让、孝悌、节俭、睦邻等中华美德。如曾国藩在家书中说:“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就是告诫子弟,做事不要浅尝辄止,一定要专心致志。长期以来,曾文正家书曾被许多人视为励志佳作,以至连蒋介石也要求蒋经国熟读此书。

第三,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许多名人家书,谙世态,显真情,语见哲理,文显华彩,算得上是文学佳作。如傅雷家书因富有文学品位,又寓教于文,许多人都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欣赏,难怪这部书自1985年问世以来已经发行了188万册之多。我自己还记得,上初中语文课时,读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意映的绝笔书,不仅被烈士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也为信中那种言简意赅的动情文笔所折服,信中的名句,几十年之后还能背出来,优秀家书的魅力于此可见。

第四,其他诸多价值。例如,在展示书法、充实档案、珍品收藏、信封集邮、延续家谱、乃至协助侦破案件等等方面,家书都有可利用的价值。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通讯手段的日新月异,电话、可视电话、手机、E-mail、MSN、QQ等新型联络方式,正在不断地替换文字书信的功能,用纸笔写信的人少了,坚持写家书的人更少了,而且这种倾向还在蔓延。其后果,不仅惰化了人们用笔写字的功能,还势必削弱乃至断送延续了千百年的家书文化。这绝非危言耸听。2005年4月10日,费孝通、任继愈、季羡林等46位文化名人,联名发表了抢救民间家书的倡议。他们认为,民间家书维系着人间的光芒,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家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为国家计,为民族计,为子孙计,抢救民间家书,迫在眉睫!倡议要求留住家书,捐出家书!这个倡议好得很!我还想补充一句:在倡导用纸笔写家书的同时,对于电子家书,最好也能用光盘或U盘保存起来,因为留住的是亲情,是历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