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的维也纳》,[美]卡尔・休斯克,李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28.00元
“世纪末”这个词在文化史中并不仅仅指时间而言,它往往与一种彷徨、无奈的文化气氛
卡尔・休斯克的《世纪末的维也纳》把19世纪末的重大思想转折与十分具体的政治文化史细致地联系起来,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他把目光投向那个时期维也纳的文学家、城市规划、思想家以及造型艺术家,他们各自的思想或艺术生涯或者有所交叉重叠,或者永远互不相连,但是那个时期共同的文化政治气氛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使得他们在各自生命经纬里的唏嘘和奋争成为了一组多声部的合唱。
休斯克选择维也纳作为切入点与他的日耳曼血统有关,更与他对二战后在美国的切身的文化感受有关。当时,意识形态对立、冷战形成的压抑政治氛围对于欧美学术和思想领域的兴趣走向造成了相当的影响,休斯克认为19世纪末的维也纳也处于类似的处境下。一度获得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政治开始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庸俗文化四处弥漫。那些对于20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不约而同地陷入到深深的绝望之中。
作家施尼茨勒、诗人霍夫曼斯坦尔、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画家克利姆特、柯柯什卡和音乐家勋伯格,以往我们大都从他们各自的领域来单独地考察他们的创造性贡献,休斯克却通过一系列事例告诉我们,他们的那些创造深深地根植于19世纪末奥地利政治和文化氛围之中。休斯克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他尤其关注弗洛伊德本人和其他人的童年经验,并将其和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反抗性的举动联系起来,这种反抗最终在现实的压抑下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复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