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鹳雀楼》的作者不是王之涣

2007-10-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孙微 我有话说

翻看《中华读书报》,发现《家园版》刊载了李国文先生《诗人和“写诗的人”》一文,读后发现其中有几处错误,因不揣谫陋,提出来和李先生商榷。

李先生文中提到了乾隆皇帝的高产,称乾隆皇帝“在其即位的嘉庆14年6月,推出《御制诗初集》,44卷”,这里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乾隆皇帝即位当然是在乾隆初元

年(1736),而不可能是嘉庆14年(1809),这一年的乾隆早已作古了。另外,李先生举出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为例,认为说明诗人和写诗的人的巨大区别,所论颇为犀利,但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一诗,并不是王之涣的作品,这一点虽然不为普通读者所详知,但已经成为唐诗学界的共识。

作为唐诗中的一篇名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难道这首《登鹳雀楼》的著作权竟然还存在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存唐人自己的唐诗选本共存十余种,其中盛唐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国秀集》卷下选了此诗,而作者是“处士朱斌”,题目是《登楼》,其中“一层楼”作“一重楼”,仅有一字之异。在同书卷下芮挺章也收录了王之涣的三首诗,却不及此诗。可见与王之涣同时的芮挺章认为这首诗应为朱斌所作。另外唐人所著《翰林盛事》中记载,武则天曾吟咏此诗,并询问“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是何人所作?李峤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有人认为朱斌和朱佐日是一个人,朱斌字佐日。但是若朱佐日在则天朝已经当了“御史”的话,那么到了天宝时的芮挺章怎么又称他为“处士”了呢?这其中还有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进一步详考。不管这二人是否为同一人,反正唐人提到这首诗时都没有说乃是王之涣所作,这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么《登鹳雀楼》后来怎么又莫名其妙地被嫁名到了王之涣的名下了呢?这是宋人犯的错误。李?、徐铉等人编《文苑英华》中将此诗作者署为王之涣,后人不察,遂酿成了一桩以讹传讹的错案。现今山东大学张忠纲先生编纂的《全唐诗大辞典》为了避免谬种流传、贻误后学,已经将《登鹳雀楼》的作者改成朱斌。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市,这又让人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唐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真可谓家喻户晓了,当代还有安徽贵池和山西汾阳两家酒厂,为了做广告,争相证明这首唐诗名篇中的“杏花村”就在自己的家乡,打了不少的笔墨官司。然而现有专家学者指出,这首《清明》并非出自杜牧的手笔,这真让人大吃一惊。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是他死后由他外甥裴延翰编辑的,照说要是自己的舅舅写了《清明》这样的好诗的话,那么外甥是没有理由不选进文集的,但是裴延翰编的《樊川文集》中偏偏没有这首诗。后人广泛收集杜牧作品的《樊川外集》、《别集》也不见此诗的影子,即使是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中,杜牧作品中也根本没有这一首。那为什么后来《清明》被后人当成杜牧的作品了呢?是因为宋人搞错了,南宋谢枋得编选了一本《千家诗》,其中就收录了这首《清明》,并将作者署为杜牧。这一错误,由于《千家诗》的广泛流传,就这样以讹传讹,造成了流传千载的一桩冤案。那么《清明》的作者到底是谁呢?是杜牧的好朋友许浑。在唐代诗人中许浑没有杜牧那么出名,但他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现在还常常引用。许浑在《清明》诗中提到的“杏花村”既不在安徽贵池,也不在山西汾阳,而是在山西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市西,看来以后为了地方酒争声价的事情可以休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