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恩赖特手捧为她赢得2007年布克奖的小说《聚会》。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爱尔兰女作家安妮・恩赖特(Anne Enright)上周以其第四部小说《聚会》(The Gathering),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名气远胜于己的
像所有的好小说一样,《聚会》亦因故事和语言两大要素的过人之处胜出。具体情形我们下文详述。
本年度布克奖评委会主席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es)称,这是一本“强有力的、令人不安,且时而愤怒的书”。
45岁的恩赖特女士系都柏林人,早年在该城的三一学院学哲学,而后进入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RTE做制作人,曾与抑郁症进行多年苦斗,后终于辞职,专心文学创作。
现在拿了大奖,她可以笑颜如花了。至于5万多英镑的奖金,恩赖特说,打算拿一部分弄个新厨房。
今年5月出版的《聚会》,在布克奖揭晓前,只卖出了三千册,现在受大奖刺激,料将销量猛涨。恩赖特终于时来运转。
■家族故事
故事的叙述者名叫维罗妮卡,出身于一个大家庭,过中产的无忧日子。小说一开篇,她便听说自己的酒鬼哥哥利亚姆在布赖顿投水自杀,死时没穿袜子,也没穿裤子,只着一件口袋里塞满石头的荧光外套,好让别人更容易找到他。利亚姆的死让维罗妮卡重新回溯自己和哥哥的过去,寻找,甚至想像导致今天一切的过往证据,以及混乱的、纠缠不清的事实。埃莉诺・伯恩(Eleanor Birne)在《伦敦书评》刊文称,此书是“家庭成员们围绕其中一个死人的聚会,但也是各种事实和证据的聚合”。
小说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之间,维罗妮卡得回老家把利亚姆的死讯告诉母亲,再去找利亚姆的牙齿档案,以帮助警方鉴定尸首。然后她意识到:
“我哥哥死亡的种子多年前便已种下。播种的人也已死去多年――至少我是这样认为。所以,如果我想讲述利亚姆的故事,就得从他出生前很久讲起。而事实上,我很想把这故事写下来:历史是一处如此浪漫的所在,有车夫,有顽童,有带边扣的靴子。”
故事真就这样讲下来了,从1925年的祖辈相遇,一直讲到现在。“这是我选择的时刻,”维罗妮卡写道,“当晚七点。她十九岁,他二十三。”她以想像重构家庭的历史,填进如花似玉的细节。阴差阳错的事情接连发生,但到头来都是命中注定。
维罗妮卡整夜坐着,不和丈夫上床,不停地想着,写着死哥哥的故事。利亚姆只比她大11个月,兄妹好似双生。她也写下自己的焦虑人生,以及她古怪而混乱的家庭。大家庭总是一样的,哪家都不缺酒鬼、恶棍、暴发户,还有神经病。
等到家人终于聚合一处,为利亚姆守灵的时候,埃莉诺・伯恩说,《聚会》已经好像一部幽灵出没的“鬼故事”了。
■漂亮而精致的语言
恩赖特女士笔下的英语漂亮而精致,令人禁不住要出声朗读,读几段就不忍放下,到后来更产生翻译的冲动。埃莉诺・伯恩也对此赞不绝口,说恩赖特的句子写得好,好到总想在书评中不住气地引用。比如:“Grief was this house, the leaking petrol pump, the way his mother smiled。”――“悲伤就是这房子,一如泄漏的油泵,一如他妈妈的笑模样。”
这样漂亮的语言却并不温暖。写到自己的家庭,维罗妮卡的语言甚至冰冷而空旷。她书中的性描写不少,但多数带着几分古怪的色彩,身心总是不往同一个方向使劲儿。AL・肯尼迪(AL Kennedy)在《卫报》的书评中谈到这一点时,有句话写得好:“这样的一个世界,忠诚是不可能的,性是可笑的,但爱是永恒的,像一道伤疤。”
《聚会》无疑是恩赖特迄今最好的小说,有了布克奖的桂冠作为证明,或许也是今年最好的英语小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