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读者发现,这一个月来,博库书城(浙江省店的门市店)的打折书特别多。9.5折、9折,甚至7折。和新华书店以往某一门类图书的促销打折不一样,这一次的打折图书居然是全品种,有新书、常销书,甚至畅销书。而且这次,浙江省店足足打了一个月的折扣,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一场“橙色风暴”首先从博库书城
何为“低价适销书工程”?“要我给低价适销书下一个定义,那就是,流通毛利基本不变(在浙江省店保持4折),低进低出的正版适销出版物。”周立伟说。
周立伟解释说,所谓“适销”,就是基于长尾理论的那个尾巴,包含畅销和常销书、适合销售的图书。“据我的判断,未来的图书市场一定是个性化的需求,适销出版物在流通比例中的构成会越来越大,对出版社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按照传统理解,畅销书是满足大众阅读需求的,但显然,周立伟另有看法。“记住我的一句话,畅销书满足了有共同需求的小众,适销书才是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大众。”
一般来说,出版社批给浙江新华的图书为6折,而只要出版社批给浙江新华的图书走到5.5折以下,浙江新华一律以“低价适销书”形态给读者做展示。“我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低价书不等于库存书。”
相较于其他商品,图书定价本来就低,折扣对读者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再者,作为个性化的精神消费品,“不喜欢的,送给我也不要”的现象会不会产生呢?浙江省店副总经理金琳告诉记者,“低价适销书工程”启动以来,28天的时间,共销售图书76.74万册,1379万元。“在我们的监控中,品种比例为4.5%的低价适销书占据了我们13.3%的销售。”
“没有没人要的东西,只有接受不了的价格。”周立伟说,市场最敏感的是价格,价格一旦偏离市场需求,则销售无法产生。虽然他从理论上得到了这个结论,但还需从实践层面来检验。“杭州庆春路新华书店前段时间十周年店庆,打折,一天销了132万,我问该店经理,到底什么书好卖,他说,什么书都好卖。原来不好卖,价格一合适,什么都好卖。”走进博库书城就会发现,过道、走廊,甚至楼梯,都坐满了捧书在读的读者。“我让营业员不要赶这些读者,甚至还要给他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是基于培养未来的图书消费者、培养读者阅读习惯的考虑。但我又想,是什么让他们坐在书店看书,而不是把书带回家安静阅读,显然,喜欢而钱不够,是价格制约他们带书回家。”
“可见,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价格的适应度不同,构成了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承受群体。从前,我们只看到买书的读者和不买书的读者,实际上,事情往往未必是非黑即白,中间的一大群可买可不买的读者我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周立伟说。
“低价适销书是对统一定价制的有益补充,今后,浙江新华农村店中的低价适销书规模要占到30%到50%,让更多的农民看得起书。”
按照浙江新华的规划,今后,“低价适销书工程”要不断扩大规模,进入常态。据记者了解,现在,已经有414家出版社的产品被纳入工程中。
一位出版社社长私下向记者表示,他欢迎“低价适销书工程”,但有一点,为什么要上游让利?
就此,周立伟给记者的回复是,上游可以通过增量来收回部分损失的利润。“而且,总比积压形成库存的好。这里要注意的是,目前出版业关于图书的定价是出版社的主观定价,主要根据历史经验、一定成本和个人素质在定价,一不留心就会离市场很远。而且,加不加入低价适销书工程,什么时候加入,什么时候退出,出版社都是自行决定的。”
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罗志荣的担心是,低价的刺激,个体的效果非常好,而群体的效果一般。“比如,一群人在看戏,一个人站起来了,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全体都站起来,效果就等于大家都坐着。当其他省店都做起来的时候,当波段性的降价成为常态,对读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周立伟认为,消费者永远对价格是敏感的。而且,“站起来就是进步。在人遮人的情况下,不仅有站起来的,还有搭梯子的,还有上树的,这就是市场经济”。
周立伟承认,“低价适销书”是一个尝试,他希望更多的行业人士批评这个尝试,让这个尝试臻于完善。“现在,低价出版物市场太乱。盗版、盗印,非法出版物充斥这个市场。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低价出版物市场体系,需要有人思考和探讨。”
记者在博库书城观察低价适销书销售的时候,发现一位农村大娘拿起了一本打7折的《士兵突击》准备付款。她对记者说:“这个电视剧我很喜欢,原来觉得没有必要买书,现在打折,也不是很贵,就买一本放家里吧,可以和电视对照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