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捧读程孟辉先生馈赠的新作《西方美学文艺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受益颇丰之余对其突出特征亦感慨良多,简而言之可谓“体大思精、查缺补遗”。
所谓“体大思精”之“体大”,不仅表
相比较而言,《论稿》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即“查缺补遗”也同样引人注目。这一点既充分体现在作者对作为世俗主义美学思想代表的琉善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非常系统的专篇论述,体现在论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学说”和“古典主义的悲剧成就”的过程中,对特里西诺、斯卡里格、明屠尔诺、钦提奥、卡斯特尔维特洛,以及对高乃依、拉辛这样一些以悲剧研究为主的主要美学思想家的论述,同时也体现在其对“开创独特唯物主义美学体系”的狄德罗美学思想,乃至对著名艺术史学家格罗塞的艺术史观研究原则、方法和原始艺术观的专篇论述;此外,不可多得的是,《论稿》还以专篇论述的方式,对处于传统文艺理论研究所涉及的“悲剧”、“喜剧”之外的“西方正剧”及其起源和发展线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概括的研究和论述。综观国内流行的主要西方美学史著述所涉及的论题和论域可见,上述所有这些方面都要么是这些西方美学史著述没有进行任何论述的,要么是它们即使涉及也不过是一笔带过、未予充分重视和系统论述的。因此,相比较而言,从这个方面来看,《论稿》显然在国内已有的研究水平上前进了一大步,也因此而构成了其非常鲜明的特征和优点。
当然,即使如此,《论稿》也并非完美无缺之作,而是具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弱点。要而言之,首先,《论稿》虽然指出西方现代美学与其古代美学并非截然割裂、而是“流”与“源”的关系,但并未对此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论述,进而将其特有的发展变迁规律揭示出来。其次,从总体上来看,《论稿》虽然既论述了西方的“美学”、也涉及了西方的“文艺学”,但其研究和论述的重点主要在后者,因而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和叙述较多,系统深刻的、特别是从哲学研究的高度进行的严格批判反思较少。今天的美学研究者正在通过系统梳理和批判反思西方迄今为止的美学文艺学思想遗产,逐步实现美学理论研究的实质性突破、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崭新美学理论体系,《论稿》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不乏理论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学术亮点,为此艰巨任务准备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但是,《论稿》却未能在此基础上把这种崭新的美学体系大厦的蓝图概略勾勒出来,不能不使人产生“功亏一篑”的遗憾。
尽管如此,在当今国内美学研究界浮躁之气日盛、严格的美学研究著述日见稀少的情况下,《论稿》的出版无论如何都是作者为进一步推动国人自己的美学研究所做的一件大好事,因而该书值得广大美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充分关注和认真研读,以便我们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西方美学文艺学论稿》,程孟辉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7年1月第一版,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