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就是神笔马良拿的那支笔,画什么有什么,在哪儿都能画,决不挑地儿。一个女老外非要叫板,因为有一天她瞅冷子忽然发现自己家里的东西90%来自中国,她开始有意识地抵制“中国制造”,谁说离开神
在躲避的过程中,老外还是不停地与“中国制造”狭路相逢,比如她翻检五件衣服,四件都是中国制造,其中还包括两件售价250美元的夏奈尔女装外套;中国玩具,中国鞋,中国工具,中国行李箱,老鼠夹子,艾菲尔铁塔形状钥匙链,格温妮丝・帕特洛式的中国高档设计师成衣,连99美分一打的棒棒糖都写着咱“中国制造”……看的我扬眉吐气,嘴里直哼哼“我们的大中华呀,好大的一个家”。
全球化,像一阵风,吹到哪儿算哪儿,“中国制造”的小种子适应力很强,只要落地,甭管什么土质一准发芽,然后茁壮成长,再加以时日,能把旁边的地都给你蔓延上,绝对的落地生根。也因为如此,想躲避“中国制造”是辛苦的。比如,她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普通物什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小小的危机。在这一年中,作者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同时却又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
我在书里看见一档子挺可笑的事,女老外的老公急需一款太阳镜,他开始拿一副儿童的对付,但摔坏了只能再买,可是女老外在商店挑了六十来副都写着“中国制造”,她急眼了,心想,我不买还不行吗?回家上网查美国和意大利生产的墨镜,报价出来了,最便宜的150美元,人家那边还不兴划价。女老外犹豫的日子,人家女秘书把事给办了,在一元店里买的“中国制造”。墨镜,一块钱一副!服吗?那些美国、意大利能比吗?
把整个书看完了以后,我心里已经不那么美了,为什么中国商品便宜,还不是因为咱这劳动力便宜,老外多精啊,把原材料和模板给你,你做完了我都敛回来,弄得中国商品全是小商品批发市场价,国内还不卖,全便宜老外了。
作者萨拉・邦焦尔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2005年12月她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发表文章《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文章引起世界的巨大反响,从而促成了同名著作。老外离不开“中国制造”吗?其实想离开一样能躲避,就像给孩子买鞋,完全可以不买中国产的,花数十倍的钱买意大利产的,谁也没拦着你啊。可是,老外也是俗人。看看秀水街拿着假耐克还在那使劲划价的老外你就知道了,他们也有虚荣心理,他们更多时候也讲实惠,懂得衡量性价比。
所以文章最后,老外妥协了,她说:“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我一次次地怀念抵制的日子,可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从某些方面来说,我情愿不去设想,未来10年不靠中国产品过活,日子会有多难。”恭喜她想明白了。“中国制造”就是个大包袱皮儿,将你包裹其中,你想躲是躲不开了。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萨拉・邦焦尔尼著,闫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