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听于丹细说昆曲的梦幻之美

2008-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昆曲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牡丹亭》,因为在最近这几年中,青

春版、厅堂版的《牡丹亭》演出了很多次;大家可能也知道杜丽娘,这样一个美丽的太守之女,她的生死缘起都因为一个梦。

  其实,她做梦的地方并不远,就在她家的后花园。杜丽娘长到十六岁,竟然从来没有去过自己家的后花园,因为父母对她管教甚严,除了让她勤习女工,又请来一个腐儒陈最良教她读书。但是,就在这一年的春天,杜丽娘读着“关关雎鸠”,“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她的青春突然间觉醒了。

其实,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如果你真的推开这扇门,虽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你好久没来过了,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梦想的东西。

在网络上,有一个提法叫做“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所有这些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就是慢活。但是慢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人不慢下来,怎么能看见自己呢?不从容怎么来得及做梦呢?这就是杜丽娘说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在这样一个春天,杜丽娘看到了什么?她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觉得难懂吗?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人都读过朦胧诗,汤显祖写的不正是朦胧诗么?春天啊是袅袅地吹来,摇漾得像细细的若有若无的线一样。只有这样细细的线缭绕于心,才会勾起那些剪不断、理还乱、丝丝缕缕的心愁。

主仆二人边走边说,已经走入了园子。接下来的,就是杜丽娘那个著名的唱段,她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可能有好多朋友对昆曲的了解就是自这四句开始的,我还记得自己当年就是读中学时第一次在课本中读到了这几句话。

这几句又是什么意思呢?“姹紫嫣红开遍”,在春天里并不稀奇,我们都看得见,但让人心惊的是,“都付与断井颓垣”。中国文学中有一种对比反差的写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样的姹紫嫣红、春光明媚,却无人欣赏,陪伴它的只有断井颓垣。于是,杜丽娘眼中的这个春天,在颓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惊心!

今天,是一个更为繁盛的物质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不缺乏各式各样的物质,各式各样的享乐,但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能够真正拥有的那种从容的、笃定的、淡然的内心感受又有多少呢?

杜丽娘说:“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时光一天一天流过,清晨,朝霞喷薄而出,黄昏,晚霞在一片暮霭中淡去,一切都在云蒸霞蔚之中,雨是丝丝缕缕地来,烟是一片一片地吹……所有的这一切就是“韶光”。但是韶光在这样一个被锦绣屏风遮着的佳人眼中似乎又很平常,因为它跟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外烟丝醉软”,春光无限,然而在她看来,春天总要抛人远的,牡丹花虽然繁盛,终归也要凋零,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能握在手里呢?于是,杜丽娘说,罢了,就算“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这样的一个春天“观之不足由他缱”,我不看了,回去罢。在心意寥落间,杜丽娘回房去了。人虽回到房中,心里的牵挂却转而更深,那样的一种缭乱愁绪让她渐渐入梦,这就是《牡丹亭》里最著名的《惊梦》。

但是,梦实在是太勇敢了,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入梦去竟然见到了一个素昧平生的书生。书生柳梦梅,擎着柳枝,缓缓走来。杜丽娘也被花神引着倒退出场。一生一旦,两个人寻寻觅觅,在这苍茫世界上,不经意间撞在一起,回头看时,前世今生的冥定都在电光石火这一望之间。

杜丽娘说,这个小生素昧平生,你到这里干什么来呢?柳梦梅说:“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两个生命就这样鬼使神差地在一片花瓣雨中完成了他们梦中的相逢。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幻啊!汤显祖在写这个梦的时候,正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但是这样的梦却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一种生命激情,一个真挚的人是必然要去寻觅一个真正的自己的。所以当梦中的柳梦梅要离去的时候,两个人依依不舍。缘定三生,可以说,此一梦当中包含了所有宿命的追求。

杜丽娘一梦醒来,竟然为这个梦而忧伤成疾,她要一个人到园子里去寻她的梦。寻梦,这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杜丽娘来说,“最撩人春色是今年”,经历了这样一个梦,她已经有所不同了。找到最后,她一个人倚在梅树下,“偶然间心似缱”,似乎想通了:“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我“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杜丽娘在一病不起的时候,为自己画了一幅写真(就是自己的画像),并嘱咐春香要将之安置在花园中。

杜丽娘就这样因情而死了。她死之后,柳梦梅拾到了她的写真,于是就有了“拾画”、“叫画”。再后来,杜丽娘还魂,他们终于成为了现实中的夫妻。

《牡丹亭》的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放大这个梦,这么不厌其烦地解说这个梦呢?因为这样的梦在今天的生活里实在是太奢侈了。

梦也许在现实中不是一种生产力,不能带来一种物质的结果,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开掘。今天的我们不仅仅是远离了一个古典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从容做梦的心境。

我们活得有点儿太累了,工作的压力、现实的规则,以及关涉到每一个人的名誉、功勋,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让我们去追逐的东西。

梦是什么?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今天还有人会像杜丽娘这样吗?《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的故事听起来似乎是不可信的,她是一个人间的女子,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若以人间的逻辑去揣度,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在那个时代,这也是人间天上都不相信的故事。而直到今天,《牡丹亭》为什么还会传唱不绝呢?这个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有多少人在这个世界上寻寻觅觅,寻找自己的真心所依,终其一生不得结果?人并不一定有了一个职业,就一定完成了他毕生所要追求的事业,他可能可以养家糊口了,一辈子以此为生,但不热爱;一个人有可能拥有了一个婚姻,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也许他一辈子没有遇上那份发乎心灵深处愿意终身相守的感情,这也许不影响他养孩子、过日子,就这样因循在现实的生活中,但是他的灵魂终归是没有托付的。所以,有多少追求都在梦中!

本文节选自《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著,中华书局2007年11月第一版,定价:3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