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终审评委的两轮记名投票,在南方公证处公证员的监督下,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六个奖项尘埃落定。王安忆获最具分量的年度杰出作家奖,奖金10万元。舒婷、麦家、陈超、杨键、徐则臣分获年度散文家、年度小说家、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诗人、年度最具潜力新人5个奖项,各获奖金2万元。
写了20年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超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得年度文学评论家奖的诗评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诗作和诗歌评论。说到诗歌评论与小说评论的比较,陈超并不觉得寂寞,“因为诗歌评论同小说评论都要关注语言,这仿佛各自打井,但地下水是相通的”。如果说王安忆、舒婷乃至麦家的获奖悬念不算特别大,那么本届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得主徐则臣的获奖则颇有几分戏剧性,最初他并未进入5位提名者之列,对徐则臣的《午夜之门》、《人间烟火》等一系列作品印象深刻的文学评论家林建法在终审阶段建议增补他进入提名名单,在本届大奖颁奖典礼现场,林建法说,“徐则臣是位成熟的新人,他的一系列作品令我觉得提名中没有他是比较大的缺漏”。
此外,早在4月10日即拉开序幕的“华语传媒文学周”也是本届大奖的看点之一,一周内,除颁奖典礼之外,诗人王小妮、评论家陈晓明、格非、余光中等分别在广州、深圳高校做了主题演讲,多位作家、评论家还进行了题为“散文时代的写作伦理”、“文学与生态”等4场面对公众的文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