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由国内专业翻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作为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重点项目,该丛书英文原版自1995年起陆续面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被译成近三十种文字,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被誉为真正的“大家小书”。 译林出版社此次从中遴选约四十本篇目加以译介。各篇目所论主题或为某一学科,或为理论流派,或为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名流。作者多为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对相关领域均有较深入研究。原版虽名谓“ShortIntroduction”,然而,丛书作者在撰写时既非进行简单的资料罗列,也未流于随性的主观评说。在阐述主题的过程中,作者不仅理论视野开阔,且常有独到的见解形诸笔端,显示出基于深厚学养的主题驾驭能力。就写作风格而言,作者往往着意摆脱学究之气,力求“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写得简单”(戴维・米勒);就叙述倾向而言,作者对相关主题虽则持有基本的立场,但在总体上仍能做到客观、周全,讲透基本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介绍该丛书时称:“充满生气且流畅易读如斯,该系列丛书将改变你对所感兴趣之主题的思考方式;对于那些你未曾涉猎的领域,丛书又堪为绝佳的入门引领。”
近年以来,国内对西方、尤其是对英语世界学术作品的译介一直不遗余力,读者的选择范围愈加宽阔,面对不断更新的书架却又难免眼花缭乱;大学之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优秀读本的引介正当其时。或缘于此,本套丛书得到国内各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推荐;在序言中,诸位学者或为向导,或作桥梁,努力将读者带入知识与思想的丰富世界。
“牛津通识读本”首批近日已面世,余下篇目即将陆续推出。现从部分已出版篇目中摘取国内学者导读内容,以飨读者。 |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之《古典哲学的趣味》,【英】安纳斯著,张敏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18.00元 |
本书从美狄亚杀子的希腊悲剧切入,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她的残忍选择是邪恶的,还是值得同情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这是一个困难的哲学问题,西方哲学家为“自由选择”问题讨论了几千年。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希腊哲学的灵魂观。本书第一部分于是开始介绍希腊哲学家的灵魂学说。第二部分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典范,介绍希腊的政治哲学,把个人的灵魂与城邦(即柏拉图所谓的“大写的人”)联系在一起。第三部分讨论伦理学问题,把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第四部分讨论知识论问题,把如何正确认识事物和如何获得幸福联系到一起。第五部分讨论希腊人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世界观与思维逻辑联系在一起。最后在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思想的比较之中,介绍古典哲学到中古哲学的过渡,写到奥古斯丁时的晚期罗马哲学为止。
哲学导论可以有不同写法,可以按照哲学史的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照问题来归纳;可以由面到点,也可以由点到面。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的书,通常采取哲学史和由面到点的写法。读者看到的这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导论,采用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由点到面的写法。这种写法的哲学导论是对哲学史著作的一个补充,而且有吸引人之处。比如,可以避免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直接进入具有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再如,不必介绍古人发现、发展某种学说的过程,而集中关注这一学说的疑难问题,从而启迪读者的思考,等等。
虽然有这些优点,我还是要提醒读者,如果要在哲学问题的思考中得到自己的洞见,需要比较全面地把握哲学史的基础知识,多读一些哲学经典著作。黑格尔说,哲学有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普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们是穿着家常便服走过的;但在另一条道路上,充满了对永恒、神圣、无限的高尚情感的人们,则是穿着法座的道袍阔步而来的”。在我看来,这两条道路的方向不必相反,“穿着家常便服”的人,难道就不可以“充满了对永恒、神圣、无限的高尚情感”吗?任何学习、思考和探究哲学的人,都应该把直白的语言、明晰的思想和深邃的观点、全面的理论结合起来。否则,业余的哲学爱好者就只能是“民间哲学家”,而与哲学专业研究者闹对立。西方社会之所以没有这种对立,与职业哲学家所写的普及读物有关。我希望这本《古典哲学》不但对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有启发教育作用,对哲学专业研究者也有借鉴作用,以此为鉴,多写一些有学术品位、短小精练的哲学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