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清华大学企业内部培训项目部副主任兼首席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冶金报高级记者的马金山等人,历经3年的深入研究,撰写出了32万字的《细节案例――细节创新启示录》。该书详细回答了细节能否超前发现?能否被创造和驾御等一系列创新性命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今天,
细节能否被超前发现?像天气预报一样,感知细节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能甚至必然会发生,从而有效地捕捉它。在作者看来,细节的出现看起来是无序的,其实是有规律的,为此他提出了超前发现细节的十大契机。比如:每逢世界性的或局部性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三菱公司都会对自己的员工说:“机会来了。”按照他们的理论,危机会使自己的竞争对手被自然淘汰出局。即使做不到这点,他们也明白:危机往往带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效果。这种“殃及”,看起来是“坏事”。而三菱公司却有可能把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好事。
1973年3月,扎伊尔发生了叛乱。这件事,对于远隔重洋的日本企业来说,似乎没有多少意义。但三菱的决策人员经过分析认为,与扎伊尔相邻的赞比亚是世界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有可能受到叛乱的影响,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不久,叛军向赞比亚移动。三菱预见到叛军将切断交通,由此必将影响到赞比亚铜矿的输出,从而影响世界市场上铜的价格。于是,他们果断决策,大量收购市场上的铜。而当时,叛军尚未切断交通,市场上铜的价格没有上扬。三菱趁机低价购进了大量的铜,待机卖出。果然,后来叛军切断了交通,每吨铜价上涨了60多英磅,三菱将铜卖出,赚了一大笔钱。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发现机制的敏锐和捕捉机制的迅捷。
在这一章里,作者提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气候、政策变化以及突发灾难、重大发明、潜在需求等十大敏感区域,为超前发现细节的十大契机,实际上构筑了一张捕捉细节的疏而不漏的恢恢天网。
细节能不能自己创造?作者肯定地回答:细节是可以创造,可以无中生有的。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无到有,从有到生化成万物,这是一种规律。老庄主张无为而治,其实是无为无不为。因此,无中生有的哲学基础是老庄哲学。
历史上,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父子。这是无中生有的一个反面典型,也是一个细节。诸葛亮和周瑜曾同时摊开手心,亮出一个“火”字。后来,这把“火”就烧向连成一片的曹操的战船,83万兵马顿时灰飞烟灭。这把“火”就是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杰作。
抓住了细节,如何驾御它?像驾御一匹烈马,按照我们的意愿走向成功。本书撰写了如何驾御细节走向成功的十大要诀:有3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答应每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3年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只见他嘴里、鼻孔里都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柴。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细节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我们的细节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细节选择,将决定我们3年后的生活质量。
令人惊喜的是,作者所有的创新观点,都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说教。作者用大量的活生生的案例中体现出来的倾向和意境,来阐述创新理论的精微。作者谈细节,讲故事,论古今,述四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使得这本书读起来令人感到很畅快很舒心很惬意,如吹来一阵既清新又明快的风。它使阅读的过程变成了自己对细节认识不断提高和不断升华的过程。
《细节案例――细节创新启示录》,马金山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