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喜爱的城市题材图书

2008-07-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军 我有话说

《建筑师梁思成》,林洙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28.00元

现在图书市场上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书出得很多,我曾有一个习惯:这类书出一本买一本,作为自己的收藏爱好。不过,最近我决定放弃此爱好,因为实在是奉陪不起了。此类图书,拼凑之作甚多,其资料多来自那几本

原创作品。梁思成遗孀林洙女士所著《建筑师梁思成》、梁思成生前好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所著《梁与林: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就是被重点“索引”者。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销售量,而在于它是否具有文本价值。毫无疑问,《建筑师梁思成》是关于梁思成的中文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林洙的回忆本身就是极其珍贵的史料。1972年梁思成逝世后,林洙曾致函中共高层,吁请出版梁思成著作,并得到了回应。她本人参与了《梁思成文集》1至4卷(1980年代出版)、《梁思成全集》1至9卷(2001年出版)的编辑工作。2006年她在中国文物研究所资料中心发现了梁思成1935年完成的应县木塔调查报告,次年将其编辑出版为《梁思成全集》第10卷。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林洙的努力,世人就很难知道一个真实的梁思成。《建筑师梁思成》是林洙对她撰写的《大匠的困惑》(1991年出版)的修订和补充,它的出版,促成了一个经久不息的“梁思成热”。

《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杨东平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7.90元;新星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38.00元

1990年代,是中国城市启蒙时代之始――伴随着城市化高潮的到来,中国人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对它的历史和文化、过去和将来,产生空前强烈的求知欲望。杨东平的这部著作,堪称这场城市启蒙的号角。它以丰富的史料、独立的史观、生动而厚重的文笔,呈现了当代中国的“双城记”,人们不禁惊叹:原来历史可以如此书写!有评论称,《城市季风》突破了“国家”的笼统观念,开启了地域文化和城际文化个性及特质比较的话语空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城市观。这些都是极中肯之辞。距离《城市季风》的初版已有14年了,它所激起的这场城市启蒙,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的文化现象。

《免费停车场的高昂成本》(The High Cost of Free Parking),[美]唐纳德・肖普(Donald Shoup)著,美国规划协会规划师出版社(APA Planners Press)2005年第一版,59.95美元

这部著作运用大量图表、数据与分析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免费停车场并非真正免费。作者直言:事实上,每一个车位的成本超出了每一辆汽车的成本。为这些配套停车场付费的,最早是开发商,然后是租户,再后是租户的客户。如此这般,直至停车场的成本被弥漫到整个经济之中。我们卖东西的时候,下馆子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都在间接地为停车场付费,因为从汉堡包到住房,每一样东西的价格里都包含着它的成本。对停车场的补贴是惊人的,关系医疗保险或国防预算的规模。免费停车场还包含其他成本:它滥用了交通自由,扭曲了城市形态,恶化了环境质量。

自从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1916-2006)1961年推出《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之后,对过度迎合小汽车交通的城市规划进行反省,在美国学术界渐成思潮。1990年代,这样的反思达到一个高潮,催生了“向老都市学习”的新都市主义运动;2002年,美国规划协会通过《明智增长的政策指南》(Policy Guide on Smart Growth),将紧凑、鼓励步行、混合使用等作为城市规划的原则。《免费停车场的高昂成本》则为这些原则写下了强有力的注脚。作者唐纳德・肖普(Donald Shoup)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城市规划教授,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这本书的封底勒口上,这是酷爱汽车的美国人不太习惯的姿势。

《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日]西村幸夫著,王惠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8.00元

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书写了日本国内17个小城镇的市民们自发保护和爱惜自己家乡的感人故事,最佳地诠释了社区参与的理念,每个故事都如同一个童话。翻看这本书,这些市民朴实的话语处处打在人心上:“尊重无价之宝的自然,人心与地方都会更美”;“在这条街道出生、成长的我们,更希望今后也一直继续住在这条街上”;“八幡护城河的脏污就是市民之心的脏污;将它从经济发展指标,转变为市民之心的酸碱试纸,正是此时此地我们这些市民的义务”;“社区营造,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考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并之为付诸行动’”……西村幸夫写下的这些真实的童话,反复告知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伟大城市遗产的产生,基于当地人民的故乡之恋,爱是一种有形有体的力量,它能够化作为人民遮风挡雨的屋宇、有欢笑流淌的街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