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有“小恐龙”不睡觉

2008-07-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学斌 我有话说

你知道小恐龙是怎么吃饭、睡觉、看病的吗?一起来看看:

开饭啦,那只阿马加龙玩杂耍似地吃着食物,结果呢,弄得自己满身都是饭粒;再看那只赖氏龙,竟然很陶醉地用

牛奶吹泡泡……

睡觉的时间到了,爸爸刚要进房间关灯,剑龙就已经独自坐在床上生闷气了;糙牙龙跺着脚大叫大嚷,吵着要再听一个故事;甲龙则扑过来,要妈妈背着他满地爬……

即使生了病,这些捣蛋鬼也不闲着。瞧瞧他们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边副节龙刚把苦药偷偷扔掉,那边的蜥龙就已经大哭大闹起来。就连去医院他们都要藏到医生找不到的地方……

等等,这些顽皮、淘气的小恐龙怎么这么眼熟,这么似曾相识啊。呵呵,知道了,知道了,这哪里是小恐龙,分明是我们身边那些让人又爱又恨,哭笑不得的“小公主”“小皇帝”们。这也是我们每个大人学龄前家庭生活的写照啊!

难道不是吗?生病了,哼哼唧唧、哭哭啼啼,不好好吃药,乱发脾气;吃饭时,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一个劲打嗝,嘴巴吧嗒吧嗒地响,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睡觉更是大麻烦,已经十二点了,爸爸妈妈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宝宝们却玩性正浓,玩具东扔西扔,故事一听再听,一旦干涉,就大哭大闹,乱踢乱蹬……谁小时侯,不是这个样子?

其实,这是人生必经的“小恐龙时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大可不必烦恼、忧虑。遇不上,那是个例;遇上了,就让可爱的小恐龙们尽情撒撒泼,耍耍赖吧,撒完了,耍完了,只要别忘了告诉他们合适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样子就行。告诉的方式可以很多,很巧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如,和宝贝们一起看看“家有恐龙”系列图画书,让生活里的小恐龙们看看、想想自己和书里的小恐龙是不是一样,一样的顽皮可爱,一样的撒泼耍赖,一样的谦虚好学,一样的知错就改……

作为认知教育绘本,“家有恐龙”系列图画书为生活里的小恐龙们量身定做了属于他们的趣味和惊奇。整个系列故事以十只可爱的大恐龙宝宝为主角,根据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爱睡觉、不好好吃饭等生活细节,展开情节想象,铺陈出一系列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里,和简洁的文字相协调,画面明亮温暖,笔触夸张细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既很好地刺激了孩子的感官及运动机能,让处在早期感知阶段的幼儿借此学习语言、积累词汇,同时,书中暗藏的巧妙观察游戏也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收获快乐、感受寻找的乐趣,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不仅内容,作为幼儿图画书,“家有恐龙”系列在表现形式上也是高妙的。

针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这一主题,作家和画家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幼儿生活写实来展开直接说教,而是以看似形体庞大、粗蛮笨重的恐龙来“影射”幼儿,来“现身说法”,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孩子因“对号入座”而自尊受挫,进而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的现象发生,让孩子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旁观”与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小恐龙”的心态里,轻松自在地反观自身,在潜移默化里受到启发,达成行为习惯的更迭。这无疑是一种很睿智、很人性的表达方式,显示了创作者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谙熟。

其次,作家把日常生活中,让爸爸妈妈们十分烦恼的场面充分游戏化、戏剧化了,这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感和亲和力,让系列故事通篇洋溢着轻松、幽默的气息,也更加易于孩子接受。画面上,小恐龙恶作剧时自以为是的神态,爸爸、妈妈面对小恐龙无计可施的的无奈,以及小恐龙乖巧、顺从时的陶醉……都充满了想象的趣味和游戏的幽默,让人看后忍俊不禁。

故事中画面的隐喻性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主要是通过色彩和画面的反差来体现的。画面上,小恐龙的“大”和爸爸妈妈的“小”,小恐龙屡屡得意妄为和爸爸妈妈时时手足无措,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无疑暗示着,现实生活里,“小恐龙”们往往占据着家庭生活的核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爸爸妈妈们的心旌,让爸爸妈妈们心焦而又快慰……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系列故事中,生活化的家庭氛围和夸张变异的形象,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视觉反差,也为故事营造了一种整体上的奇异的阅读效果,强化了幼儿阅读中的惊异感和悬念性。这是一种将日常生活“陌生化”的技巧,它吻合着幼儿求奇、求新、求异的阅读心理。

“家有恐龙”系列(包括《恐龙是怎样吃饭的?》《恐龙生病为什么好得快?》《恐龙是怎样道晚安的?》三册),[美]约伦/文,[美]蒂格/绘,任溶溶/译,接力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41.4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