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编织了蹴鞠的童话?

2008-07-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晓平 我有话说

中国的蹴鞠传入日本之后,不仅一千多年薪火相传,而且还出过一位“鞠圣”。

蹴鞠传到日本的年月虽不可考,就

按《日本书纪》记载藤原镰足与中大兄皇子在球场相识的故事算起,至今已经1350年了。《日本书纪》卷二十四也记载,皇极三年(644)正月,藤原镰足得以结交中大兄皇子,就是由于偶然遇见中大兄皇子正在法兴寺?树下,与一群伙伴打?。镰足趁中大兄皮鞋随鞠一脚踢飞,就去捡过来捧在掌中,前跪恭奉。中大臣对跪敬执。两个人自此相善,“俱述所怀,既无所匿。”原来藤原镰足有心建功立业,正苦于找不到明君,这次球场邂逅,得以和皇子相识,两人一拍即合。后来中大兄皇子即位为天智天皇,藤原镰足任内大臣,合力发动了大化革新。藤原镰足和中大兄皇子在“蹴鞠之庭”的相遇,被当作精彩的一幕描绘在大化革新的历史舞台上。奈良地区多武峰上的谈山,据说就是由于藤原镰足与中大兄皇子曾在此处交谈革新之事而得名。现在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两次“蹴鞠祭”,纪念那场创造历史机遇的君臣之会。

平安时代皇室贵族间蹴鞠十分兴盛,以后有关蹴鞠的故事,史书有载。到了中世纪,其间虽因织田信长奖励相扑而蹴鞠遭到过冷落,但一直到江户时代,蹴鞠就一直是一项有着相当广泛基础的活动。天皇、公家、将军、武士、神官中间,都出过不少蹴鞠高手。其中仅天皇,就可以数出土御门、顺德、嵯峨到后伏见天皇等八位。像源实朝、足利义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日本历史上的名人,相传也都有一番脚下功夫。

被称为“鞠圣”的,是白河院天皇的亲信藤原成通(1097-1162)。我们对他的兴趣,其实是从文学出发的,因为他有和歌集《成通集》传世,敕撰集《金叶集》也收录了他的和歌。和著名诗人西行也相交甚密。有关他的《成通口传日记》,却是传授蹴鞠技艺的。《古今著闻集》中的“侍从大纳言成通之鞠非凡夫之业的故事”,就像是一篇童话,因为这位朝廷重臣、地位近乎宰相的大纳言,竟然被描绘成了一个迷恋蹴鞠的大男孩儿。

成通迷蹴鞠,迷得没时没会儿。说他病卧不起的时候,也要把鞠顶在脚上;天下大雨,也要跑到大极殿里去踢,可谓脚不离鞠,鞠不离身。跟着父亲宗通到了京都清水寺,看到舞台上的高栏,就在栏杆上一边踢球一边从西走到东,马上又转身踢了回来,让看的人大惊失色,目瞪口呆。成通迷蹴鞠,迷得有板有眼。他在球场东北方种上樱树,东南方种上柳树,西南方种上枫树,西北方种上松树,以后这就成了“悬”(即球场)的规矩,树高皆在一丈五尺以下,这也就是球踢的标准高度。成通迷蹴鞠,迷得有声有色。在他一天不落踢球两千天的时候,盛装出演,奏乐庆祝,俨然就像是庆寿大典。成通迷蹴鞠,迷出了一身绝活儿。为增进球技,他数十次到熊野求神拜佛。到熊野神宫去时,他反身参拜之后,来了个背后倒踢,朝西一百度,朝东一百度,各自两回而?不落地。至于说他站在侍者的肩膀上踢球,侍者还没有觉察,他踢的球直上云端之类的传说,就不仅是童话,简直是神话了。

更像童话的场面,就出现在成通庆祝两千日蹴鞠的酒宴上。三个人们从未见过的精灵现身了。他们长着人的脸,猴子的手足,相貌就像三四岁的孩子,自称是“蹴鞠精灵”。他们感谢人们对蹴鞠的酷爱,告诉人们在蹴鞠的时候要呼唤他们的名字。在他们的额头上,就分别写有这些名字:春杨花、夏安林、秋园。最重要的是,他们告诉人们,人人爱蹴鞠,就会国家昌盛,人人前程远大、有福有寿,无灾无病,甚至还会福及来世。因为“人们多欲多求,便是罪孽,而站在蹴鞠之庭,便没有了杂念,自然就是后世安乐的机缘,功德得进。所以,人们就应当喜欢蹴鞠。”

在这个故事中,蹴鞠也被涂上了当时流行的净土教的色彩。三个“蹴鞠精灵”的名字,分别有春、夏、秋三字,又是花、林、园的组合,不仅反映着日本文化特别注重季节感、融合于自然的特点,而且意味着蹴鞠是除了冬天都可以进行的活动,那精灵像猴子的长相,或许意味着希望踢起球来像猴一样灵活、矫捷和轻盈。一般每年首次蹴鞠的仪式要在正月申日举行,也显然与“蹴鞠精灵”颜面如猴的传说相关。

成通梦得竹柏的情节,也不乏童话色彩。据说他夜宿在熊野本宫,梦里听到盛赞他高超?艺的声音,那声音还说:“这么美丽的树枝,怎么不用作奖赏呢?”等他醒来,发现手里正拿着一枝竹柏。竹柏相传是熊野的神木,人们出门时把它的树叶插在斗笠上,相信这样就会去邪除魔,保佑出行者一路平安。竹柏树叶坚硬,含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成分,所以被当地人视为去邪的象征。成通这个故事,实际上宣告蹴鞠文化已经融进了地域信仰的元素。外来文化一旦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就标志着其本土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熊野古道今天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遗产,人们头戴斗笠,手扶木杖,在古道丛林中攀登的时候,也会自然回想起那竹柏的故事。今天在举办蹴鞠大会之前,神官手捧神木左右摆动去邪除魔的仪式,更是必不可少的。熊野文化带有显著的神秘性,发生在“鞠圣”身上的故事,也不少带有神秘的色调。

一千多年以来,日本人持续编织着他们的蹴鞠童话。寺院和神社经常成为这种童话延续的场所。那出现在“鞠圣”面前的三只猴子,自然就成为蹴鞠的保护神。在大津的平野神社和京都的白峰神社等,就供奉着它们。今天这些神社每年举行的“蹴鞠祭”,也就成为乡土的盛典。奏古乐,吟俳句,加上古装展示,都是现代蹴鞠大会的配套节目。平日寺院和神社难得热闹,一年一度的蹴鞠会,不仅吸引来大批游客,也使这些地方享受到网络和媒体的一日之宠,所以,一定要做足宣传的工夫的。历史上的蹴鞠和皇室因缘不浅。明治初期,在“脱亚入欧”的热潮中,蹴鞠一度被人遗忘。1903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明治天皇在广岛大本营以蹴鞠劳军,令在京旧堂上华族保存蹴鞠,并出资建立“蹴鞠保存会”,这是日本近代最早的蹴鞠保存会。在那时,提倡蹴鞠一方面是为了加倍煽起所谓“富国强兵”的氛围,一方面也是在全倾于欧化的文化天平这边,加一个“和魂”的砝码。

今天日本的年轻人,更愿意拥进球场去为棒球狂呼,为足球助威,相比之下,以脚相传的蹴鞠显得缺乏刺激。但是,一年之中,总会有一两天,人们有机会目睹这一项古老的运动。这不能不归功于日本社会那个“草根文化系统”。

在原有蹴鞠传统的市镇,都有草根们自愿结成的“蹴鞠保存会”,他们平日利用业务时间练习,新春或七夕“蹴鞠祭”就为公众表演。地域性的保存会,自然也得到地方旅游部分的支持,然而对草根们来说,保存会更是粉丝们的俱乐部,热心肠们的聚热盆,运动者的社交场。在他们看来,在鞠的传接之间,就是在回应着对方的关照和好意,不计输赢,不分男女老幼,进入圈子就是合作者,以好球还好球,就是好手,这是一项友好的运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