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文化读本》

2008-07-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厉以宁 我有话说

叶朗是我邻居。最近我每次到他家去,都看到他特别忙。我问他忙什么,他说在写《中国文化读本》。他和朱良志为这本书的确费了很大心血。现在这书出版了,我粗粗读了这本书,感到写得非常好,有思想,还有韵味,很耐读,这必然会在社会中产生巨大影响。

我是研究经济学的,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问题。经

济学研究效率,效率分两种,一种是常规效率,一种是超常规效率。效率本身有两个基础,一个基础是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等构成了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个是效率的道德基础、文化基础。如果仅仅有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超常规效率从哪里来?超常规效率来自效率的道德基础、文化基础。

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当时国内民众参加抗战有那么高的积极性,那么高的战斗热情,那么大的献身精神,它们来自效率的道德基础。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显然由于效率的道德基础在发挥作用,才形成了超常规效率。

我们还看到,一个移民的社会常常有很高的效率。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得很。当初,魏晋南北朝、清末、唐末和两宋更替的年代里,客家人从河南来到江西、福建、广东一带,还有,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移民们艰苦创业,新建家园,全靠家族的凝聚力,全靠道德、信念的支撑。这都是超常规效率的例证。前一段时间播放的一个电视剧《闯关东》,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来自山东的移民在东北的垦殖、开荒,使东北建设初具规模,这同样反映了精神力量的作用。总之,一个移民的社会之所以能够这样,正因为具有道德基础、文化基础,所以产生了超常规的效率。

所以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重要性不仅是对奥运会而言的。如果能让更多的大学生、中学生,还有很多普通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品格和心灵境界,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那一定会形成前进的巨大动力。这也再一次说明,文化建设在奠定中国效率的道德基础和文化基础方面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