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金波
吴文辉
与网络文学的结缘,人人皆有不同。有的是因为兴趣,有的是因为好奇,有的仅仅因为一点点虚荣心。
从“李寻欢”到路金波
对于1997年的深度网虫李寻欢而言,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可能就是有一点希望赢得网友尊重的不服输。那时候的他,骂足球,发牢骚,攒酸文,混论坛,聊QQ,张扬而快乐。作为第一批网络从业人员,李寻欢上网条件自然很好,但也不能满足他的网瘾。他们的口号是“相约八点半”,每天上网到夜里一点多,上网费一月一千多元,用去月收入的一半。刚开始,李寻欢在IRC里聊天,不久就转战BBS,当他把文字写成三段以上,发现那就是文章。所以他说,最早的网络写手,之所以后来成为所谓的“网络作家”,完全是偶然的。至少1998年前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在网上涂下的文字会变成铅字。
《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在1998年的出版,使李寻欢成为“网络文学”的先锋之一,并深深体会到网络文学带来的甜头:“我的书能卖10万本,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上报纸。还有一次,我住在北京,在一家小饭馆里吃饭,旁边有人说:这不是昨天上报纸的那人吗?我享受到小明星的待遇。所有的网络文学评委会都有我,还编了几套网络文学的丛书,成为‘网络文学’新概念的代表人物。”
1999年至2000年初,正是中国网络热潮风起云涌的时候,李寻欢投身于网络文学,开阔了视野,并结识了一大批网友,而早期的网友,直到现在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没有网络,他不可能走上文学道路。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快,当时最知名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邀请李寻欢担任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的评委,紧接着他正式加入榕树下,最初担任内容总监,之后担任战略发展总监、上海榕树下计算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榕树下,李寻欢开始从文学青年向文化经理人转型。从2000年开始之后的3年时间,他其实不写东西,变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家。2002年,贝塔斯曼接手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离开。李寻欢带着小徐“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贴子”的潇洒,以老柳“执手相看键盘竟无语凝咽”的深情,用他惯常的做作虚伪故弄玄虚撒泼打诨嬉笑怒骂,出版《粉墨谢场》和大家说再见。但这不是他对网络生活的放弃,而是对“李寻欢”的放弃。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几乎从不上网,在公司也只是发发邮件,看看新闻,对网络聊天深恶痛绝,对论坛什么的不感兴趣。我对网络的态度已经非常平淡,非常中性,这些都是和早期著名网虫或网络写手李寻欢的形象不符的,所以我选择了放弃这个笔名。”
李寻欢恢复了原名:路金波。他离开了榕树下,摇身一变成为出版人。从2003年到2005年,路金波把这段时间称之为“学习期”。因为最开始他连什么是印张、开本都不懂,出过一些亏本书。他的学习是全方位的。
然而很快,路金波在文艺出版界名声鹊起。他成为聚星中文网总经理,先后签下韩寒、安妮宝贝等畅销书作者,并以付给作者“天价”版税震动业界,被称为出版业的“捣乱分子”。几年时间内,他先后出版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蔡智恒的《洛神红茶》、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和《莲花》、今何在的《若星汉天空》、孙睿的《草样年华II》、郭妮的《麻雀要革命》、《天使街23号》和《恶魔的法则》、韩寒的《一座城池》、王朔的《我的千岁寒》等。
更重要的是,他掌控着一个优秀的出版团队,试图将出版工业化。
比如郭妮作品,规定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聚星”团队根据市场调查每次给郭妮提供两千字左右提纲,包括主要人物、故事脉络等框架,由郭妮来扩充情节完成写作。在这里,编辑从一开始就参与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把书作为一个产品监制完成。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制定出类型化故事,路金波通过郭妮手下的键盘,把出版变成了工业。
他不按常规出牌,用大资本拿下一个个畅销书作家,曾在业内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但他坦然处之:“我们给行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就像其他行业一样,进入一个有竞争的领域,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的措施是在不亏本的状态下,创立自己的品牌。如果按照常规模式,不可能达到今天的规模。所有的行为只要是合法的,都应被积极看待。”他称之为是“扩张期”。
继将榕树下更名为“贝榕”后,路金波与辽宁出版集团合作成立的新公司“万榕书业图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新公司成立的第一把火便是推出“打开自己、海阔天空”―――“万榕”七喜名家澳洲行活动―――由韩寒、安妮宝贝、张悦然、安意如、蔡骏、沧月等12位知名作家组成的明星作家团,从7月15日开始,历时七天,一起完成由七喜品牌赞助的绿色漂流行程。行程结束后,12位作家每人都会以坚强为主题,结构经典童话,给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小朋友写一篇温暖人心的童话故事,并集结成书。他说自己经历了学徒期,发展期之后,正逐渐成为成熟的出版商。“我希望打造国内领跑的出版机构,再有三年五年能打造一个中国最好的文艺出版社。”
吴文辉与“起点网”
在网络文学的舞台上,用“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形容李寻欢的“粉墨谢场”与吴文辉的“登台亮相”再确切不过。他们走的路线完全不同,路金波由网络文学创作起家在传统出版业中大显身手,吴文辉则是白手起家,搭建起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2008年7月中旬,“万榕书业图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前的4天,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出任盛大文学总裁。短短6年时间,起点网注册用户达到2500万,流量达到2.3亿,作家数量有18万名,作品量有22万,每天大概有3000万字的新增内容,每天有近1万篇新的作品更新。网络小说原创作家中80%~90%聚集在起点平台上。在百度上搜索出的小说关键词中,排名前50位的,大多数是起点上的小说。
吴文辉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之后,在方正集团从事软件技术工作,从小喜欢看各种类型小说的吴文辉业余时间几乎都挂在网上。但他发现常去的几家文学网站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内容量少、质量不高,作家创作不稳定,作家和读者交流不顺畅,互联网原创行业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完全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做得更好。
起点网的雏型就这么形成了。吴文辉、林庭峰几个同道者一拍即合,组建了一个松散的文学网站的同盟协会,时间是2002年,吴文辉称之为“史前阶段”或“蒙昧阶段”,网站没有盈利,大家完全凭着兴趣和爱好在做。次年初,有人从网上主动找到吴文辉,表示愿意出一台服务器做网站。网站初步得以稳定。
好景不长,不到4个月时间,那人突然消失,服务器也随之消失,网站不复存在,资料和内容全部丢失。
这件事令吴文辉、林庭锋们重新审视网站的存在方式。再这样居无定所,网络永远无法成长壮大。他们决定凑钱购买服务器维护网站,同时制定详细计划,希望努力做出一些事情。“当时互联网环境不好,投入基本可能没有回报,有可能继续亏损,有可能需要继续投资。但是大家义无反顾,愿意为兴趣投入的人留下来,另一些人退出,成为普通的支持者。”吴文辉说,参与的人少,凝聚力反而强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对自己很重要,愿意投入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做得很用心,很艰苦。服务器买回来之后,需要重新收集所有数据,把两千本书、两三千万字的内容一点点上传更新,几个人连续奋战了一个星期。每天都会有新增内容上传,由于最初的网站内容开发进度慢,吴文辉和另一个伙伴有半年时间晚上没有出过门,就待在家里等其他朋友把内容收集好后再上传内容。他说,那时不觉得辛苦。看到网站不断成长,看到不断有作家涌现,是件有趣的事情。
2003年10月,起点网全面实行付费阅读。“实施阅读付费,其实冒着很大的风险。同行业都是免费阅读,如果用户不接受,读者不买账,作者不买账,可能就此失败,起点网有可能彻底消失。没想到第一个月收入5000元,这部分收入他们用来支付稿费,最好的作者拿到了一千元。”吴文辉说,事实证明阅读收费的商业模式是正确的。起点网由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同时用户和阅读进入迅速膨胀,流量从100万上升到800万,远远超出了同行业。
所有沉迷于起点网的写手与网友,大概并不了解起点网背后的运行模式,付费阅读带来行业内巨大变化,而成为行业内领袖的6个起点网负责人分别住在5个城市。最初的起点网支付稿费的模式不是月结,只要作者提出要求,就需随时汇款。由于自己居住的县城无法办理电汇,林庭锋曾经在一个月内11次跑到广州给作者汇款。
以原创作家的平台,然后进行内容宣传、包装,再对小说内容进行多平台开发、销售,实现多维版权增值,这大概是吴文辉比较得意的前瞻之举。2004年,当其他站点还在纷纷效仿起点网以作品为尊时,起点网已经看到了网络文学站点先天所具有的巨大漏洞和弱点。吴文辉说:“首先是我们缺乏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其次,网络盗版的冲击比想象中的严重,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背后资源进行反击和应对;第三,互联网竞争激烈,虽然起点网起步比较好,但是同样面临着挑战。我们需要有着正规管理经验和经营经验的外力,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个事业进行完善和调整。”
2004年10月,被盛大以16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制造了若干图书神话,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案例是《鬼吹灯》。这本原创热门网络小说,在网络上吸引了千万点击率,作为实体书出版之后,登上去年中国畅销书排行榜。除了这项成绩之外,这本书的开发链条涉及网上付费、图书出版、漫画、声讯、海外版权、电影和网络游戏。利用《鬼吹灯》作为剧本的电影正在筹备中,电影阵容强大,杜琪峰监制,徐克导演。吴文辉表示,会将《鬼吹灯》拍成《印第安纳琼斯》、《魔戒》一样的系列大片,预计2009年推出。
2006年,起点网在流量即将突破一个亿时,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天桥计划筹备新闻发布会,吴文辉仍然惴惴不安。
和起点网一起成长的过程,是吴文辉见证网络文学成长的过程。一路走来,吴文辉可谓如履薄冰。付费阅读不被接受怎么办?起点网流量在发布会之前不能达到一个亿怎么办?
所幸的是,起点网的成长永远超过他的预期目标。在发布会之前的半个月,起点网日点击量突破了一个亿。这时,起点面临需要跨越的阶段。作家团队虽然经历了空前的壮大,但是依然与用户的需求有差距;作品良莠不齐,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孵化需求,开始成为起点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面对不断奋起直追的竞争对手,形式单一的分成模式也已经不能承担黏合优秀作家的重任。
针对这些问题,起点在2007年年初就策划了国内电子出版行业最大规模的作家培养与激励计划。
2007年3月9日,起点中文网推出了“千万亿行动”,以培养更多的作者,其中便包括“网络作者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他们与上海社科院合作,聘请著名教授和作家授课,并展开各种采风、研究和专项讨论会等活动。起点把最优秀、最受读者拥戴的作者分批地送入这个班深造,提升作者的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准,起点负责他们全额或部分奖学金。除了这个研修班,“千人培训”还提供了让更多网络写手充电的机会,比如对所有和网站签约的数千名作者开展针对提高写作和文学素养的函授、网络培训、讲座等培训课程,全面给予他们培训与发展的机会。“万元保障”是针对原创作者的一项综合福利计划。增资以后,起点会在各个方面提高原创作者的待遇和福利。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措施是,起点承诺所有的起点签约作者,在完成与起点所签署的合同的前提下,起点将给予他们一年不少于一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保证,免除作家的生活之忧,来创造更好的原创作品。同时为作家们提供人身健康保险等多种福利措施,保障他们的写作环境。吴文辉说:“这跟很多互联网不同,他们80%的资金用于推广,对我们来说,作品是最好的名牌。因此更愿意把资金投入作家身上,加速他们更快成长。千人培训已举办了4届,采风活动从今年6月份开始实施,‘万元保障’把最低作家收入提高到1200元,同时享受各种福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这些规章制度还在不停修订中。”
吴文辉更像一个旗手,引领、规划这支浩荡的网络文学大军前行,胸怀大志并从容淡定。与最早创办起点网时相比,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找到了真正“躺在书海里”的感觉。他非常清楚,所有的优秀的作者、优秀的作品,都是从起点这么一个草根的web2.0平台涌现的。正是因为这个平台得到了成万上亿的网民的参与,才真正凸现出起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也才真正让人感受到原创文学的魅力。吴文辉说,“千万亿计划”其实跟起点之前的许多工作一样,都是朝着更好地扶持原创作者、创造更好的原创文学内容的目标努力。但由于1亿增资的基础,所以此次计划铺设的面更广、力度更大、历时更长。他希望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个计划,这将对起点、甚至整个文学界来说,又是一个未来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