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财富避难所

2008-08-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强 我有话说

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却是无限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越到现代,人们对“用”的关注度就越高,学是永恒,学以足用对全知全能而言更适合作为一个有限的人的自尊。

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答案

养身、理财和育儿常出现很多畅销书,在这些方面,似乎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变化,总是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彭祖延年有术,卓王孙生财有道,孟母教子有方,可惜不能照方抓药,即使他们现身说法,由于其生存环境、经济基础与人际关系都与每个人面临的状况迥然不同,靠着名气拿到演讲酬金后会不会被骂成骗子,真不好说。知识和财富随着积累和分工的爆炸式增长,令人望洋兴叹,倘使竞争对手是所有那些青史留名的人,每个活在当下的幸运儿恐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幸的是,人的生命有限,斯人已逝,竞争对手往往是大多数碌碌之辈,所以每个时代的领先者都可以游刃有余,这也是时空局限肉体的同时给予活着的人的最大的福利。

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却是无限的。所学所思到一定程度,会逐步陷入虚无,会去直面那些近乎公理的最简单的问题,或置疑,或无计可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很多现实的琐碎需要去面对,一个个解决起来也大有成就感。而思考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每个学科浩如烟海的知识积累给人的无力感却足以让人消磨斗志。所以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越到现代,人们对“用”的关注度就越高,学是永恒,学以足用对全知全能而言更适合作为一个有限的人的自尊。本来试图梳理一下经济学史才来讨论关于财富的问题,随手翻看了几份书单,高山仰止之余,暗想,无论亚当・斯密、马克思,还是凯恩斯、李嘉图,他们都是为了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虽然给出了答案,但知识性的答案和现成的操作手册显然不是一回事。吃快餐、看指南、听讲坛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生活和知识的压力,与其相信智慧,不如相信来之能战的创造力。

据报道,有超过300个资产在1亿英镑以上的超级富豪在伦敦开设了理财机构,对家族的财产进行保值增值。家族机构不仅负责投资和事务,还包揽了家族成员的教育、安全和房产购置的事务,甚至还要为家族管理游艇和聘请法律顾问。过去,这些拥有财富的家族通过私人银行、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来保证财富的增值,现在,他们亲自上阵了。另据日本《产经新闻》,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国民生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36%的日本人认为今后的生活将会变得糟糕。财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似乎不一样,尽管很多专家都解释过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日本的经济衰退是怎么回事,但不管富翁还是穷人都很难明白财富怎么会突然消失,除非他把经济学史研究得一清二楚。

金融和福利是“高端”经济。有资料显示,美国金融服务部门在GDP中的占比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已超过制造业,到2007年,金融服务部门所创造的利润甚至已占到全美公司利润的40%。因此,曾经流行的一个段子是,一位国际投行的职员在领取了50万英镑的年终奖金之后,不屑地说,“这哪里是奖金,这简直是小费!”当然,随着华尔街的失业率上升,金融作为一个整体行业的无力感也在上升,不过猎头们正好可以将那些踌躇满志的精英们推荐给伦敦的家族机构,这倒是回归了经济意为“管家”的希腊词源。福利则带有几分经世济民的中译色彩,分工和交换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保障分工和交换的顺畅进行自然而然就可以保证福利之基础,时下流行的效率和公平之博弈无非是探讨福利的最低限度而已。富翁们开设家族金融机构,老百姓担心今后的生活会变得糟糕,财富的目的决定了财富的存在方式。

金融是财富积累目前看起来最有效的工具,而福利则是财富积累的最终目的。财富积累得越多,人们就可以工作得越少,休息得越多。这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解释惟一不太合理之处在于规定了人生的追求,不过好逸恶劳、趋利避害难道不是理性人的追求吗?财富暂时躲入了它的避难所,那就是时间容器,这个巧妙的设计可以让我们理解时间就是金钱非同寻常的学术意义,但时间不是知识,“知识就是财富”中的财富如果等值于前述财富的话,那只是意味着知识可以缩短财富积累的时间而已。换个公理,也许一切会大不相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