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生的万花筒

2008-09-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卢晓蓉 我有话说
小时候,因为物质匮乏,父母很少给我们买玩具,但有一种叫做“万花筒”的玩具,家里总是有的,因为我对它情有独钟。万花筒的造价不贵,不过是用硬纸卷起来的一个圆筒而已。圆筒的一端用不透明的纸封口,中间留个小孔;另一端用半透明的纸糊起来,里面放些不同颜色的碎纸片。把圆筒半透明的一端对着光源,眼睛贴着另一端
的小孔看去,这些不规则的碎纸片竟变成了排列有序、色彩缤纷的图案。随着圆筒的转动,里面的图案也在不断变化,可没有一个图像是完全相同的,真可谓“瞬息万变”“层出不穷”。但奇怪的是,无论这些图形怎么变,总是指向同一个圆心。于是我就有了一种感悟,似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吸引这些碎纸片,将它们拼接起来,使之在无序的变化中求得一种均衡对称的美。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懂万花筒的原理是什么。这就使得万花筒的“魔法”给我带来的那份惊喜,那份美感,至今还时时激起我心中的涟漪,引领我回到儿时的童话世界中去。

回顾自己的人生,就好比透过时间隧道这个“万花筒”,从这一端的“小孔”,观看那一端的“图像”,同样是变幻莫测,同样是魅力无穷。那些不成方圆的“碎纸片”,不就是自己从小到大从脑袋里蹦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吗!虽然有的遐想原本就那么虚无缥缈,例如我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老是梦见自己长了“飞毛腿”,想到哪,就能“飞”到哪,打遍天下全无敌;有的幻想原本已近美梦成真,可一转眼就成了肥皂泡,比如有一次我穿着妈妈买的新毛衣就要去给苏联专家献花,却莫名其妙被临阵赶出局;有的期盼原本已是到口的“饽饽”,却被造化之手捏个粉碎并抛到九霄云外,就像高中毕业,以我的成绩和表现,完全可以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没想到不但被拒之门外,还被迫去到偏远的农村,而且一去就是13年……尽管如此,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还是须臾不曾离开我的人生,有时真的闹到了“不知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的程度。

改革开放后我从农村考进上海的大学,一位好友来看我,曾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知青回城后都忙于营造自己的小家庭,而你还是那么富于理想和追求?”我想了想,回答他:“如果没有理想,我可能早就被黑暗和绝望吞没;如果没有追求,我势必会得过且过,放任自流,那就成就不了今天的我。”为了成就“今天”的我,我就有了对“明天”的希冀和前行的动力,就有了“向上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有了这样的理想之光、追求之心,我在回望人生时,就有了观看“万花筒”般的惊喜、感动和满足。那高悬于头上的理想,不正是照耀万花筒一端的光源;而深藏于心底的追求,不就是吸引“碎纸片”们汇聚成美丽图案的力量吗?

用这样的万花筒回望我的家庭,我看见了毕生都在为“强国富民”的理想而奋斗不止的祖父,看见了自己从未穿过一件花衣衫却将隽永的美留给人间的祖母,看见了敢于单枪匹马上阵“打鬼”的外婆,看见了屡经磨难却正直善良爱心无限的父母,看见了“不为物役,但为书痴”的丈夫,也看见了已经功成名就却依然创意迭出的弟弟等等,他们都是激励我奋发向上的榜样和标杆。

用这样的万花筒回望我的成长经历,我看见了像烛光一样长明在我心中的“花儿匠”、师长、英烈和敢为人先的思想者,看见了在苦难中给了我亲人般慰藉的农民和生产队长,看见了和我患难与共的知青朋友,和我分享好运的大学同学,也看见了被人为地割裂成两个阵营的中学时代。尽管有过屈辱和隔膜,但透过岁月的万花筒,我看得更真切的,还是曾经拥有的同窗之乐和手足之情。

用这样的万花筒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更是一番别样的风景。那里虽曾有过风刀霜剑,却也有冬天里温暖人心的太阳;虽曾有过人间炼狱,却也有培育幸福树的土地和庙堂;虽曾有过颠倒是非、抹黑人性的污泥浊水,却也有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普世真情。我始终相信:只要你面对理想之光,阴影就在你身后;只要你不放弃追梦,人生和世界就如七色彩虹,风雨过后便会精彩纷呈。如同曾经硝烟弥漫的海防前线福州,如今已变成两岸和平统一的桥梁;弹丸之地的香港,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明珠;荒芜沉寂的青草坝竟卖出了天价;填土立国的荷兰却拥有多项世界第一……只要人类有理想,就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开辟出前进的路;只要人类在进步,就会呼唤真正的和谐共存――如同九寨沟的天籁之音。

我曾经在另一本散文集《水咬人》的《后记》中这样写道:我要感谢“每一位关爱、培养、扶持、激励我成长的长辈、亲人、老师、乡亲、朋友和众多的民族精英们,是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怎样走好人生的路;是他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在黑暗中看见了光明,在毁灭中‘听见’了新生;是他们启迪了我的智慧,增长了我的才干,使我不至于盲目自卑、虚度年华”。这,也是我现在和永远的心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