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硕士生、博士生写论文,首选的参考资料就是《复印报刊资料》,但是今天的学术刊物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提出,目前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而网络信息发达,大家已经习惯上网浏览,看杂志的越来越少,很多阅览室的刊物怎样上架,原封不动地还怎样下架。另外,各种期刊网的不断完善也对刊物形成严峻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褚宏启提出,学术刊物如果侧重学术导向,其发行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偏于市场导向,其学术比重又会有所下降。必须考虑学术与市场导向的比例如何分配的问题,现在已经到了期刊结构调整、质量竞争的关键时期。
目前,全国有3万种学术刊物,每年发表50多万篇文章,其中有创新意义的为数甚少。秦宣表示,如何在这些海量信息中筛选高质量的信息,需要提高学术刊物编辑的水平。“我们有良好的声誉,有规模优势,有能力寻求潜在的消费者定位,进一步产品分化,尽可能做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品信息。”人大经济学院教授吴汉洪说。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盛希贵说:“学术刊物不是人大的自留地,而是中国的旗帜。中心的事业发展和国家的学术期刊发展繁荣的关系密切相关。我们将做好三个方面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个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刊物、文章的独特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会议还就如何加强顾问与责任编辑的配合,进一步发挥中心学术顾问团的作用、如何贯彻执行中心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考核办法》、《关于推荐稿件的管理规定》等基本编辑制度,提升《复印报刊资料》学术质量等问题展开讨论,顾问们各抒己见,为书报资料中心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率先专门从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学术信息及经济信息服务的出版机构,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社科文献信息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总编辑孟捷介绍说,中心编辑出版的刊物已构成庞大的刊物群,出版物品种繁多,规模宏大,已形成几大系列;同时辅以多种方式的服务,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物发行到了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和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海外人士都是通过书报资料中心的资料来了解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我国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书报资料中心自创立之日起,50年来,一直聘请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资深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复印报刊资料》相关专题的顾问,直接参与审稿和编辑工作,以确保刊物的编选质量。目前,中心的顾问人数已达100人,他们为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期刊严格把关,把住了刊物的学术方向和政治方向,为书报资料中心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