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士,包括一些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士,往往只看到前些年教育出版社巨额利润,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异乎寻常的文化贡献。全国的情况,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在教育和学术领域不惜工本的投入,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无偿的投入,在福建省教育界则有目共睹。没有这些投入,福建这几十年在科教文卫方面,学
术文化的基础理论的提高是不可想象的。福建教育历来比较发达,特别是中学教育,1949以前,就有华侨兴学的传统,加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行政部门对中学教育的强化,使得福建在实践和理论的许多方面,都有许多亮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以来,福建教育出版社及时地抓住亮点,出版了一系列的丛书,实实在在地把实践的亮点转化为理念的亮点。这一点,可能是许多人士,包括一些业内人士,由于身在此山而感觉并不强烈。但是,统观他们这些年的出版书目,不难看出他们的战略目标很鲜明,那就是把实践、理念的亮点变成出版的亮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配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而系统的理论著作以及系列教学经验丛书。新的理念如此迅速地与传统经验的结合,不能不归功于他们不惜付出代价,着重培养本省作者队伍。正是在这个关键上,他们切切实实地落实着他们的办社方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本省几乎每一个新作者,包括本人,都曾受过他们的关爱。本人从学数十年,著作数以十计,唯福建教育社所出最为豪华,可以说是他们“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雄辩的证明。化出版的亮点为在八闽大地的素质教育的亮点,是他们自觉努力的方向,理所当然地提高了他们作为一个地方出版社的竞争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在失去教材、教辅的垄断地位以后,仍然富有竞争力,在教辅编写出版几乎完全放开的条件下,该社的众多教辅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原因当然是教材、教辅质量的上乘,而大中小学教师作者基础的雄厚,为质量提供了保证。当然,即使在市场机制的严峻压力下,他们也没有“唯利是图”,仍然念念不忘社会效益。今年6月出版的《常见自然灾害安全防范手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向全省中小学每个班级赠送赠阅量达18万本。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不满足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持之以恒地把理论的创新、学术积累放在重要地位。明显可以看出,他们在一些重点出版项目上,不计暂时的功利,超越市场狭隘的局限,唯学术文化的长期积累是务。早些年出版的潘懋元的《高等教育学》(新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朱景南的《朱子大传》,朱维斡的《福建史稿》以及稍后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图说中国海军史》和近几年出版的《钱玄同日记》、《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鲁迅译文全集》等都是有分量的学术文化著作。此外还有“世界文明大系”,从伊斯兰文明到非洲黑人文明,从斯拉夫文明到拉丁美洲文明。可谓洋洋大观,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至于《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21世纪学术文库》皆可称为大手笔,这些构成了又一个亮点。
孙绍振 著名文艺理论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