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范长江一篇佚文发现

2008-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鹏 我有话说

最近,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翻阅民国时期书籍,发现一本范长江编辑的《西线风云》(1937年11月由上海《大公报》初版),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再次翻阅中文图书目录卡片,又发现范长江编辑的增订版《西线风云》(1938年1月在汉口出版)。我把它们借出后详细翻阅,终于发现在后一版书前,除原有的王芸生“序言”(即“王

序”)外,又增加了一篇范长江自己撰写的“增订版自序”。此外,在增订版《西线风云》的篇目中,较之初版,除增加一些战地通讯之外,还增加两位中共领导人的文章――周恩来的《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和林彪的《抗日战争的经验》,这是当时国统区出版物中不多见的中共领导人的文章。我曾阅读过不少范长江著作和研究论文,这篇“增订版自序”从未见有人提及;据范长江之子范苏苏讲,他也不知此文。毋庸置疑,这本1938年版《西线风云》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多年,而它的发现,对研究抗战初期晋察绥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以及战地记者群的采访目的和采访重点,大有裨益。

范长江(1909-1970)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闻名于世;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目前以他和邹韬奋名字命名的“长江韬奋奖”,已评选到第九届,这是中国内地新闻的最高奖项。范长江的这篇“增订版自序”,在其早期新闻生涯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晋察绥战地采访的一个精炼的总结。但在我的印象里,已往编辑和出版的范长江文集中,始终未能收录其间。为了印证我的看法,我翻阅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有关资料,如范长江著《通讯与论

《西线风云》内之“增订版自序”

文》(1981年4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沈谱(即范长江夫人)编《范长江新闻文集(上、下卷)》(1989年9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沈谱新编《范长江新闻文集(上、下卷)》(2001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范苏苏与王大龙合编《范长江与青记》(2008年3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均未收录这篇“增订版自序”。另外,在方蒙著《范长江传》(1989年2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徐向明著《范长江传》(2002年5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2004年9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林溪声著《范长江:记者,永远“在路上”》(2007年6月由香港《大公报》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范长江新闻思想和实践讨论会专辑》(四川省新闻学会会刊第四期)以及众多研究范长江论文中,也都未提到这篇“增订版自序”。近日,我询问过范长江之子范苏苏,向他请教是否见过这篇“增订版自序”,他说:“我没见过这篇‘增订版自序’,这是一个重要的、惊人的发现,填补了范长江文集的空白。明年3月30日是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0周年纪念日,届时要再版《范长江与青记》,一定把这篇‘增订版自序’编入其中。”

《西线风云》初版于1937年11月由上海《大公报》出版,当时抗战已全面爆发,尽管处于战时,兵荒马乱,但书中所记述的记者笔下的抗日激情和顽强反击的精神,使读者大为感动,该书发行量上升,销售门市告罄。为了满足读者的一时之需,加之初版仓促,有许多战地记者的通讯未能及时收录,因此范长江不得不考虑增订再版的问题。他在繁忙的采访工作之余,继续搜集战地通讯,并为再版准备了这篇“增订版自序”,此文写于1937年12月间的汉口,文章不长,仅有710个字。

范长江在这篇“增订版自序”中,重点叙述他担任《大公报》采访课主任指挥战地记者,如《大公报》的孟秋江、陆诒、方大曾、邱溪映、徐盈等,为什么要以晋察绥为采访方向,他说:“一部分朋友始终坚认中日战争的主战场在华北,而山西、绥远、察哈尔又为华北战场的根本。……我们仍然要坚持华北抗战,绝对不能让日寇安安稳稳地建立他幸得的战果。华北如果让日本安定了,日本在这一阶段上的战争已经成功了十之八九了。”范长江以此说明华北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在书中还选录了另一位《大公报》记者章丹枫的文章,即1937年10月14日上海《大公报》发表过的《西战场之军事地理》,用以印证他的观点。

范长江在这篇“增订版自序”中,还向读者强调,自1937年12月以后,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日军深入江浙皖一带,使之成为中日军事争夺的主战场,“然而日寇之所以敢于在江浙如此猖狂,是因为我们在华北战场上未曾采取积极地活动”,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政治的腐败与军事的分歧,西线的出击未能成功,反而给日寇把我们华北战场的根本占去大半,重要据点,通通已入敌手”。范长江在此又一次强调了西线战场(即晋察绥)在整个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因为西战场是我们战略上最机动的战场,而敌人对付西战场也是极富于战略意义的作战,所以从战略和战役的观点,而战场战争的经过是比任何一个战场有变动性,有更丰富的内容。而我们在这一战场上的政治军事活动,比那一个战场都错综复杂,而有反映中国各方面问题的资料。……我们要翻本,必定从华北反攻开手,而争取西战场的优势又是前提。我们要能有力的重整旗鼓,必须军事政治的大改造,而西战场上各面军事政治的对比,就是很好的参考。”这其中最后两句话,是有深刻含义的。当时的西线战场的中国军队,既有国民党中央军、本土晋绥军,也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敌后战场,既有阵地战,也有游击战和运动战,这一抗敌局面,确实值得“很好的参考”。

对于增订版《西线风云》中载有26篇战地通讯,范长江说:“我们几位工作朋友,抱定真切报道的志愿,分头奔驰各战场,但是零星发表,很难给人以系统参考的便利,我因为有一时期后方工作的余暇,特按战争经过先后秩序,编为是书。本书月前在上海出版后销行甚广,因感一般读者需要之迫切,乃在汉口重印,并将山西战争全部材料加入,欲读者能从本书中,亲切地看出战争之演变,和这些过程中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东西。……本书中没有一篇不是在死生线上换来的作品,我虽然尽了系统编列的工夫,而每一篇的精华,仍属之于各篇的作者。”

本文所记叙的这篇被尘封70年的范长江为《西线风云》撰写的“增订版自序”,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抗战初期的军事史和新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它无疑是一篇不可多得、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献。当然,书中的26篇战地通讯也同样弥足珍贵。我真诚希望有眼光的出版者能够重新翻印出版增订版《西线风云》,让今天的读者全面了解70年前战地记者们的风貌和他们对残酷战争的纪录,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