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关右广告》,韩志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36.00元
当奥巴马竞选成功后,有人将其成功归结于“求变的政治主张、雄辩的演讲口才和
我认为,类似奥巴马的“良品”世上不缺,但成功者寥寥,最大的区别就在推广的过程。所以,这里就借韩志锋《左公关右广告》中的一些观点,剖析奥巴马的成功之道:
弄清“我是谁”是成功的第一步。奥巴马在2006年开始竞选之前本默默无闻,代表民主党参加竞选后,他一改之前的低调,在其自传《无畏的希望》中定位自己是“一个勇于追求美国梦想的、充满责任心的、国际化新生代政治精英”,主张“希望,变革,团结”,像GOOGLE一样,虽然历史不长,却拥有最有价值潜力的产品和惊人的增长速度,由此超越类似GM的麦凯恩――虽有强烈的爱国心,却无奈江河日下、份额萎缩的现实。
充分发挥“不可复制的品牌历史”。虽然韩志锋的书中多以企业历史为例,但其强调以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感化消费者的思想,与奥巴马大打自己国际化家族背景,“企图”拉拢非洲裔、亚洲等少数民族人群,及其他本土中有国际化意识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想法,不谋而合。
“无公益不公关”。韩志锋认为,企业的公关面向员工、消费者、投资者、政府、合作伙伴和竞争者,完全的利益驱使和功利化操作,有时会适得其反,而必要的公益投入和反哺社会的行为,可能会享受更多地回报。和奥巴马频繁出入慈善捐款现场一样,麦凯恩也同样忙碌,但是有区别的,麦凯恩因为良好的家庭背景,无法将自己的公益行为转化为“个人社会责任感”,而奥巴马却能因为“平民”身份做到这一点。
“多元化媒体传播”。现在看来,奥巴马的确是WEB2.0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纽约日报》曾经评价说:“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奥巴马充分地利用博客、日志、视频,超越传统媒体为自己争取了成千上万的投票人。
善做“无与伦比的危机高手”。美国大选期间,正逢国内金融危机爆发,政府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作为下一届政府的“准总统”,奥巴马尊崇“真诚原则”,不回避政府和各政党应负的责任,坦陈政府应该为此负责,并积极提出“加强金融监管、减少税赋、积极救市等变革思路”。借现任共和党政府的“危机”,发掘出自己的机会,成为危机受害者最信赖的“救世主”。
……
严格说,《左公关右广告》中提及的所有23个品牌推广策略,在奥巴马的成功实践中都有所体现,这里不一一列举,谨以此证明,来自实践的理论提升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