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危机如何终结?

2008-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吉乐 我有话说

《终结次贷危机》,[美]罗伯特・希勒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28.00元

当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人们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本以

为这段尘封的历史记忆终将只会出现在故纸堆里。然而,历史的重演与轮回并非只是发生在政权更迭领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同样适用。只是我们会有意识地选择性遗忘,对经济发展盲目乐观的氛围会传遍每一个角落,直至每一个人都相信经济运行良好。在2008年9月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纾困计划获得议会通过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危机离自己是如此之近。国际主流的判断是,全球经济已进入衰退周期。如果说雷曼破产,贝尔斯登和美林被收购,AIG获得政府巨额注资等让我们有隔岸观火的感觉的话,那么国内媒体长篇累牍报道的受次贷危机等综合因素影响的沿海加工制造业破产倒闭,身边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公司不断发布加紧过冬计划,收编雇员,减薪等措施则不断触动我们脆弱的心灵。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对这个不确定性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担心,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融合加深的情形下,谁将会是下一个呢?这次危机之根源是什么?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呢?这些都是需要迫切解答的问题。

次贷危机的爆发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点着了全球金融市场上业已存在的众多问题,并不断地冲击着实体经济。此次事件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信心危机,对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担忧正在影响时下的经济活动。许多经济学家把该事件的重要性提到了与大萧条事件一样的高度。罗伯特・希勒便是其中的一位。罗伯特・希勒教授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研究泡沫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经济学家,其著作涉及金融市场、金融创新、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房地产、统计理论以及市场道德判断、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希勒教授既写作发表于诸如《美国经济评论》上严谨的经济学论文,同时还为公众群体撰写多部畅销书。之前他的《非理性繁荣》、《市场波动》等书已经给中国的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极佳的声誉。作为泡沫经济的研究者以及危机的预言者,希勒教授将在《终结次贷危机》一书中用严谨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为我们详叙次贷危机产生之根源,传播方式,深入剖析了次贷危机形成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并为终结次贷危机提出诸多富于建设性的短期和长期方案,以此为我们重塑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心。

次贷危机最先发轫于加州的房地产市场,进而波及全美金融市场,随后不断蔓延至全球,这场危机被媒体冠以“全球金融海啸”的名称。海啸来临,各国都忙于救市。可是在希勒看来,这次危机的征兆却是被被盲目乐观的情绪所笼罩,政府决策阶层在危机发难时根本无法洞悉危机的蔓延状况,相关的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反应。对形势研判的失误充分地暴露出了金融监管当局的缺位。其不断重申的观点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泡沫造成的心理恐慌,这一观点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深刻理解,包括监管当局。政府的经济政策在每一次危机中都有发挥其重大的影响力的领域。

希勒教授不仅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同时还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与凯斯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了能够揭示住房价格真实运行规律的重复出售住房价格指数,即目前由标准普尔发布的标普\)凯斯-希勒住宅价格指数。该指数已经成为监控真实住房价格波动最重要的指数之一。在对住房市场分析的章节里,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真知灼见。

一般而言,基本形成共识的结论是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利率政策上)和坚信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促成了全美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希勒则认为,非理性繁荣是美国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的源头,并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那么美国的金融制度到底存在哪些缺陷,最优的救市方案是什么?政府的救市计划能够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呢?在文中,对救市行为的分析,对所谓金融民主与公平观点的看法,希勒教授以生活中十分贴切的例子为我们娓娓道来,既形象深刻,又入木三分。

本书的结论是发人深省的,作为泡沫经济坚定的批判者与观察家,希勒从这次危机中隐约地洞察到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子,并不遗余力地与之进行比较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造就了史上最大范围的金融制度的变革。最具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莫过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成立,它从一开始成立就致力于保证金融市场运转良好。目前它已经成为任何一个为发展稳定金融市场的国家必须建立的榜样机构。

从度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所建立的金融体制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保驾护航了70多年,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中60年一甲子的轮回,这样的时间经历已经足够长远,是时候对赖以依存的制度进行变革了。希勒教授提醒我们,关键的机制设计主要基于未来的长期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短期的救市方案。在高度杠杆化的全球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作用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它不足以对冲绝大多数的风险。希勒教授的建议是必须设计出更加完善的风险规避交易合约,加强金融信息与风险对广大公民的普及,监管当局还需确保一个能够统一度量市场上真实资产价格波动的指标。

本书为后危机时代的政策制定描绘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规划,通盘考虑的是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这对亟需了解危机全貌的专业研究人士,政策制定者还有普通大众来说,都是难得的佳作。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面对关注面日益加深的股市和楼市,聆听危机前沿的专家言论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