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1世纪的金融炼金术

2008-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程凯 我有话说

在金融市场上,有人是通过发现价值盈利的,比如沃伦・巴菲特;有人则是通过发现错误挣钱的,比如乔治・索罗斯。

曾经有人比较过这两位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大师的异同,总结了不少经验,比如两者都把防范风险放

在第一位。不过,要是从形容姿态上比较这两个人会更加有趣,巴菲特就是一个乡村老头,他讲的投资理念简朴的就像白开水,谁都能懂,但是没有人比他用的好;索罗斯则是一个异类的哲学家,他讲的投机之道都是哲学系的人才能明白的“范式”,听完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挣钱的。

还有一点大不同,老头巴菲特只述不著;哲学家索罗斯喜欢写书。

2008年,缘起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了全球的金融危机,而且有可能转化为实体经济危机,索罗斯又写了本新书《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英文原名《金融市场新范式》)。

索罗斯的心里话应该是这样的:“21年前,我在《金融炼金术》里就告诉过你们了,市场永远是不均衡的,永远都是在犯错误的,你们看看,事实正是如此。”

书中自有黄金屋

1987年,索罗斯写了他的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名字充满诱惑,最能吸引那些“寻找投资圣杯”的人,但是,很明显,索罗斯不是写给一般人看的(他本意肯定不是如此),只有哲学、金融学、心理学“三学位一体”的人才能真正搞明白,他到底要干什么。

但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的人都爱极了它,因为他们都挣钱了。赢家总是无可挑剔的,不是吗?

21年过去了,《炼金术》中描绘的市场“暴涨-暴跌”(boom-bust)过程又上演了很多次,通过寻找市场错误的大小“索罗斯”们也顺势而为,收获了不小的财富,但是他们还没有等到“大场面”(他们使用投资杠杆,不介意做多还是做空,市场的错误越极端他们的盈利越丰厚)。

几年前,解散他那支鼎鼎大名的“量子基金”时,索罗斯曾表示,“大型宏观对冲基金的好日子已经不再了”,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一个大转折在2007-2008年就到来了,来得那么迅速、那么猛烈。

21年后,在《炼金术》的“升级版”《新范式》中,索罗斯这样定义:“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经终结。周期性爆发的金融危机不过是“繁荣―萧条”大过程中的一个局部,当前的这场危机宣告持续25年以上的超级繁荣达到终点。”

据说,索罗斯的基金现在又挣到大钱了。对于索罗斯来说,市场总是充满了错误,他的目标就是发现错误,盈利只是顺便的事情。

“我认为,全球金融体系建在了错误的前提基础之上。这会是个让人惊愕不已的命题,然而更骇人的命题是,这种错误不仅仅发生在金融市场上,而是体现在人类的方方面面。”

而他发现的错误还是21年前发现的错误。流行的范式认为,“市场价格只是随机地偏离理论上的均衡点但会归于均衡”,而索罗斯的新范式认为,“实际上,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观点从来都不符合真实事态,市场从来不会按照经济学理论假定的那样达到均衡。”

在我们的观念中,市场是按流行的范式运转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是按照索罗斯的新范式运转的。发现两者的不同,承认市场经常犯错,进而努力发现市场的错误,结果怎样?还是那句话,挣钱就是顺便的事情。

失败哲学家的反攻

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顺便做成的,大事情尤其如此,尽管学院里的哲学教授们不认可,但是索罗斯骨子里认定自己是一个哲学家,挣钱这事太世俗了,因此他最用心的书都是以“哲学王”的内容开篇的。

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不明白的人认为索罗斯是故弄玄虚;明白的人才知道“什么是体,什么是用”。

索罗斯一定很喜欢下面这个故事。

哲学家泰勒斯原本是个商人,却不好好挣钱,总是研究些没有用的事。有一天,泰勒斯走在旷野间,抬头看着星空,结果不防脚下一个坑,掉进坑里摔个半死。于是希腊人笑话说,哲学家都是些没用的人。

泰勒斯决定给哲学家正名,接着办了件大事。他预测当年雅典的橄榄将要丰收,就租下了全村所有的榨油机。当橄榄果真丰收后,泰勒斯依靠垄断机器狠狠赚了一把,以此来证明哲学家的智慧,如果用在挣钱上,挣的也是大钱,只不过他们有更重要的东西去追求罢了。

如果说索罗斯就是现代版的泰勒斯,他一定得意地笑了,因为我猜,他写《炼金术》和《新范式》的目的,不是要告诉我们怎么样在金融市场上获利(因为他没有讲任何操作技巧),而是要完成他一直没有完成的哲学论文。

当然,理论总归是通过观察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出来,又最终被现象不断检验其“真实程度”的一个框架,只不过索罗斯观察的现象更多的是金融市场。也因此,这套哲学可能也更适合于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之“用”。

真不知道,被索罗斯奉为导师、被承认为大哲学家的卡尔・波普尔会怎么看待他的这个门徒。大多数哲学家或者大学者、甚至是大经济学家,都没有在金融市场上“游刃有余”的挣钱本领。也许是他们都太执着于“体”而不在乎“用”,做不到“体用不二”,也许是更多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抓住可以挣钱之用的体吧。

索罗斯认为,《炼金术》的自己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失败的哲学家,因此,他要借助次贷危机的“尸体”还《炼金术》的“魂”,这也是一个执着的老头。

失衡的无处不在

索罗斯意识到,市场参与者不能仅仅根据知识来做决定,他们存有的偏见既会影响市场价格,也会对价格本应反映的基本面产生影响。“当我自己也成为一名市场参与者时,我把我的概念框架应用到金融市场。它使我对繁荣―萧条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这个过程最初是自我增强的,但最终会变为自我溃败。作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我把这一观点应用于投资实践,效果还不错。”

“价格影响基本面”,这恐怕是另一个股神巴菲特难以想像的事情,谁知道呢,他们都挣着钱呢。我们现在总可以知道的是,不只巴菲特一条道吧,还有索罗斯的“炼金术”。

如果我们只把索罗斯的《新范式》定义为哲学问题,未免太高深了,但是如果只把《新范式》看做是挣钱术,也未免太俗气了。新范式针对旧范式错误的批评,其实可以有更多的用途,比如如何看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而这也是索罗斯在《新范式》一书中描述当下这场危机的原因时一再强调的。

正是对市场的极端信任,对市场的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个长期以来不断吹大的超级泡沫;而当这个长期超级泡沫破灭后,在应对这场危机时,这种原教旨主义又是“政府应当有所作为”的最大障碍。

第一个深刻认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人其实是凯恩斯,而他也是另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师。凯恩斯对1929年大萧条的思考开创了宏观经济学,而很少人知道的是,他还是宏观对冲基金的开创者,根据他的遗产记录,他是有史以来最有钱的经济学家。

祝愿索罗斯的《新范式》可以取得凯恩斯《通论》那样的成就(这种可能性不大),那么,他就是有史以来最有钱的哲学家了。更有意思的是,整本《通论》在架构一个宏观经济新框架的同时,通篇都在强调一件事情:均衡很困难,得到不容易。工资、利率、物价,这三者在通论里没有一个是古典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衡的产物。是不是索罗斯也可以看成是凯恩斯的门徒呢?

需要提醒的是,阅读《新范式》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是,这其中的困难是值得去克服的。《通论》不也是这样一本书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