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牧马人的颂歌

2009-0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文洁若 我有话说

《牲人祭》,象丑牛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36.00元

《牲人祭》把读者带回到风云变幻的19世纪末。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李鸿章奉命与伊藤

博文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第三条款项是赔偿日方二万万两军费。这厢昏庸的老佛爷慈禧太后照样大张旗鼓地祝贺她的60大寿,那厢拉了亏空的朝廷竟在锡林格勒大草原南端的太仆寺左翼牧群上打起主意,决定将其良马变卖一空。牧工失掉马群,就断绝了生路,犹如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官逼民反,旷日持久的武装起义拉开了序幕。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19岁的甄飙。他的原型是太仆寺旗左翼牧群五旗敖包人恩和巴图(1882―1944)。他姓杭锦,曾当过喇嘛,后秘密加入同盟会,并以巨商身份发展组织,为民族革命募款,还在孙中山和李大钊之间频繁地做通讯联络工作。丹巴也有原型――一位隐姓埋名的僧人,早年在左翼牧群宣传革命。此外,作者还塑造了腾格斯、何猛、何玉楠、额得勒呵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是清末在察哈尔省活动的爱国人士的化身。

作者原名吕光明,与共和国同龄,属牛,出生于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太仆寺旗的旅蒙商人家庭。为了做生意,每年都要长途跋涉跟着驼队或赶着车到外蒙古,往返需经3个多月。老一辈的吃苦耐劳,使他自幼养成了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

象丑牛这部长篇是历时十年写成的,光是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就达3个月之久。小说涉及的范围很广:藏传佛教、宫廷艳史、民间传说、俗谚、兴中会、北洋水师、古老的察哈尔文化……为了做到细节的真实,作者翻阅了几百种历史文献,在青海的塔尔寺、北京的雍和宫、承德的避暑山庄、山西的五台山都留下了实地考察的足迹。

象丑牛还采访了不少了解察哈尔文化的喇嘛,蒙藏文化、蒙古史、地方志及民俗专家,并将稿件复印了80份,装订成册,奉送给他们,根据他们的宝贵意见予以修订,改了7遍才发排。

可惜象丑牛没有遇上英年早逝的龙世辉这样的名编。四大名编中,我只认识他。干校后期,他曾随夫人调到另一单位。进入新时期,我所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终于知道离不开他,又把他调了回来。倘若此稿到他手里,准会焕然一新,可以向茅盾文学奖冲刺。2005年,宗璞以《野葫芦引》第二部《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象丑牛生得晚,赶上盛世,照这个势头,兴许用不着等到进入垂暮之年,就能获此殊荣。

关于行文,何西来已在全国性的作品研讨会上提出,《牲人祭》的不足之处是“进入语言境界时缺乏节制。宗璞的小说很讲究情感控制,含蓄。应该有藏有露,不宜一览无遗”。这里,我只想谈谈文字问题。第27章“响马沟插曲”第一句“王傥突然被不明身份的杀手打死的草滩上”,后面这个“的”字,肯定是“在”之误。应作“打死在草滩上”。这责任,应由编辑和校对人员负。另一处纯粹是作者的责任,但一个敬业的编辑会指出败笔,予以纠正。请看第十八页倒十三行:(一)锡林郭勒盟王爷……也来到了,……(二)倒十行:从外蒙古的温都尔汗来的尼玛鄂特索尔,也来到赛马地点观赛……”四行文字,竟出现两次“来到”,一次“来”,显得堆砌。

试改如下:(一)“锡林郭勒盟王爷……也抵达了,……”(二)“来自外蒙古温都尔汗的尼玛鄂特索尔,也亲临赛马地点观赛,……”这样,就只剩下一个“来”字了。

我手头有一本《冯锺璞先生八十寿辰宗璞文字创作六十年座谈会》。前些日子,我读了发表在《文学报》上的李建军对王蒙自传的尖锐批评。象丑牛对王蒙的勤奋和多产十分钦佩,却好像没读过宗璞的作品。今年我将第三次赴呼和浩特,届时想跟象丑牛谈一谈对当前文学的看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