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遍地“春晚”闹除夕

2009-02-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解玺璋 我有话说
春节读报,发现有关“春晚”的消息特别多。关于“春晚”的名目也多起来了,除了央视春晚,还有老孟的山寨春晚、中原山寨版春晚、广东山寨版春晚、深圳山寨版春晚、中国大学生山寨版春晚等,仅天涯社区就同时推出两台“山寨春晚”,这些春晚虽然都冠以“山寨”的名目,但别无他意,只是说明,它们都来自民间自发的创造。

除此之外,还有北漂族群自办的春晚,湖南网友自办的“酱油春晚”,不少社区居民也自办春晚,甚至还有家庭办春晚的,Z59列车千余乘客也在火车上自办了春晚,据说,自办春晚在某些乡村已经成为新的流行时尚。

一直有春晚或是新民俗的争论,是或不是,吵得不可开交。了解一些民俗本质的人应该知道,民俗是自发的文化的积累和积淀,而非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生产活动。20世纪以来兴起的工业化的娱乐生产方式,以其强有力的垄断性、整体性和强大的覆盖传播功能,每时每刻都对传统民俗构成威胁,侵蚀和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但它并不创造新的民俗,而只是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

其实,传统民俗往往是和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它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自发的农业生产方式,另一个是宗法的社会关系。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两条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植于农业文明的春节民俗有很多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所以,新民俗的形成就显得特别的迫切。春晚被认作新民俗,背后是有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作依据的。

不过,既然是民俗,就不是单向度的消费过程。民俗是需要全民参与的,这种参与也不像发个互动短信那么简单。譬如说,大年三十吃饺子是民俗,那是要家家户户人人动手包才作数的。如果由哪个部门统一包好了发给大家,简便倒是简便,也就失去了过年的快乐和意趣。春晚也是这样,作为新民俗的一种,它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绝不只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春晚的创作中去,使自己变成春晚的一部分。今年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春晚,显示了民众创造力的旺盛,也使我们看到了春晚成为新民俗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意义上,老孟的山寨春晚没有播出也并不遗憾。它只是众多春晚的一部分,已经实现了民俗所赋予的自娱自乐的目的和意义。我相信,明年春节,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春晚这个新的民俗活动中去。这些春晚将成为央视春晚的有力补充,就像历史上朝廷要在这一天祭神驱鬼,而寻常百姓家里也要请神祭祖一样,它们构成了这种新民俗的完整性。

民俗是无需包办的,与其由央视一家办,不如全民参与一起办。毛泽东同志说过,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他说的是办工业,办春晚,闹除夕,又何尝不是如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