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土时代》直面生态失衡、国土流失的社会问题

2009-02-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完成20万字后推倒重来,作家赵本夫对于“地母三部曲”的终结版《无土时代》可谓耗尽心血。这部以反映当今时代生态失衡、国土流失等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近期引起了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无土时代》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突出表现着现代社会中人与土地疏离之后的反思

,形象地演绎了人从城市中突围出来,去寻找曾经栖息着他们祖先、生命与精神的土地,去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的漫漫征程。面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小说揭示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焦躁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思了中国当今所面临的种种生存问题。作品讲述了既冷峻又滚烫、既严酷又炽热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当代民众对土地的执著与眷恋,给予读者巨大的心灵震撼。

“赵本夫的作品为总结改革开放30年补上了另外一课。”在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办公室、江苏省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召开的赵本夫长篇小说《无土时代》研讨会上,评论家白烨认为《无土时代》是对人文价值观念的补充,是对人文精神的呼吁。新闻出版总署审读处处长于青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总署的选题报告,都提出来要重视生态文明。《无土时代》和另一部科幻类作品《没有我们的世界》,同样极大地关注着人文环保的问题。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经历了巨大的、成果丰硕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何为“现代化”,而土地是对现代化反思的有力的落脚点。

小说取名“无土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这个物质文化极其繁荣的社会背景里,城市人的生活、情感发生着畸变和扭曲。“无土时代”是个隐喻的说法,包含了许多丰富的文化意蕴。作品里的“土”不仅仅是实指我们脚下的土地,同时也是指足以承载人们生存的生命之源,精神之基。在现代文明急剧扩张的“无土时代”里,仍然居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土地、眷恋自然,他们同样在城市里居住,但是城市的发展变迁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精神的空虚和失落,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寻找自我生存的根基。他们在城里播种麦子,他们在都市里怀念庄稼。小说家调动了多年的生活积累,对以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现代文明进行着尖锐的反思,对当下生态失衡、国土流失等社会问题作出了深刻的追问。小说以作家深沉的情怀,关注农村、农民和宝贵的土地,并因之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解构和反思,它无可非议地成为当今时代的见证者。同时,以作家所能认知的社会科学发展理念,构画了未来的社会发展图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