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中国几本稍有影响力的诗歌刊物,如《诗刊》、《星星》、《绿风》等,你会惊讶地发现,总是几个老面孔占住大量的版面,新人根
诗歌刊物应该给年轻人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不论名气,只看质量。事实上,很多刚入门的人也的确能写出不少感人肺腑的作品,因为诗歌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即兴之作,它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并不需要多深的功底、多高的技巧。在网络上,就能经常发现一些很有水准的诗作,这些诗的作者很多都是初学者,但这些诗不做作,情感真挚,能够打动人、感染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被说成不入流,投给杂志和报社常常石沉大海。这也打击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影响了他们对诗歌的关注度,并进一步反映在诗歌刊物的冷热上。
简而言之,当今不是凭实力写诗,而是凭名气和关系写诗。这种风气的直接结果就是劣作滥觞,诗歌大都是千篇一律,卒不忍读。但我想说,当代诗歌的确没有沦陷,现在写诗的人比看诗的还要多。我结识不少写作的人,他们除了写小说、散文、剧本外,也常写诗。但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诗歌是写给自己和朋友看的!”虽然他们的诗歌从来没有发表过,质量一点也不比那些诗歌刊物上的作品差。
诗歌是表情达意的最好载体,它是永远不会衰老的!因为他一直装在人们的心里。只要我们能给新人更多机会,诗歌市场就能复苏。这些人代表未来,也更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