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的《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是一本试图运
在《信仰的再创造》中,作者特别强调了能动的个体在再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这一个体的能动性构成了信仰再创造的动力,它源于人基于利害计算做出的行为决定。因此,李岚指出:尽管以国家权力、意识形态、制度、政策等等为代表的社会结构对人的再创造具有不可抗拒的制约力量,个体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这一制约,个体不会让自己的创造力闲置起来。能动的个体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根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各种各样的信仰做出选择,这一不断的选择形成了一个民族思想信仰不断再创造的河流。
根据西方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信仰的再创造》基于深入细致的社会考察。按照社会人类学的术语,这样的考察叫“参与式观察”,即研究者不仅要前往被调查的人群中进行观察访谈,还要与被调查的人群生活在一起,参与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从而获得对被调查对象的真正了解。为了完成这一思想信仰的研究,李岚从事这样的参与式观察长达9个月,并在事隔11年以后,对这一地区的人群进行了回访。这样的考察使这一思想信仰的研究具有深厚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基础。作者的基本观点的形成,来自对被调查对象的深入观察和体验。除此以外,根据中国社区的特点,李岚还主张跳出西方功能主义人类学派的局限,把研究对象放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在运动中研究它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她强调,每一个在参与式观察中所看到现象,不管看上去有多么微小,都应该与历史联系起来。而一旦我们这样做了,这一现象的不稳定性、变化性、趋于不完美性等特征就会立刻凸现出来,从而把社会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对一个民族思想信仰的深刻影响展示在我们面前,从而帮助我们找出被考察对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
基于这样的研究方法,《信仰的再创造》不仅对国民的思想信仰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且还在傩仪式的研究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正如李岚所言,面对一个宗教仪式,社会人类学家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这个仪式本身的特征,诸如仪式的起源、定义、分类、传播与发展、表现形式等等,而是隐藏在这一仪式背后的社会事实以及该仪式与这些社会事实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一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角度使傩仪式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思路,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李岚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4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