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先看网站,再买书

2009-03-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考特尼•沙利文/文 凌云/编译 我有话说

近年在西方兴起的作者作品网站,内容花样翻新,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还常配上作品预告录像。然而,它对图书销售究竟带来了什么,迄今人们并不确知。

2002年

,兰登书屋找到杰佛逊・拉布,希望他为一部很有市场前景的惊险历史小说新著制作一个推广网站。拉布原先以替音乐电视作品及著名音乐人制作内容丰富的网站出名,但此前仅为一本书建立过网站。该网站建成后,人们听到的是怪异的原创音乐,看到的是线条清晰的图示以及错综复杂的测试题与密码检索。这与其说是为一部小说特制的广告,还不如说更像高档的电子游戏。

那本惊险历史小说就是《达・芬奇密码》。至于后来制作的网站对其成为畅销书起多大作用,这并非是我们在此要讨论的话题。我们关心的是拉布不久即成为了原创性与成功销售的代名词。今天,他设计的70%的网站是专为作家量身定制的。

出版商们长期以来都希望能有以下情况发生:由某某人设计的护封或者由某某人拍摄的作者照片既能引起关注,并能即刻向读者传递一个信号――这部书非同寻常。近些年来,随着出版社鼓励作者们尽量多地在网络上强势露面,一个崭新的专业团队已经出现。拉布及其他为数不多的若干人目前已成为了专门制作图书网站及配套录像的最佳人选,同时许多作者也愿意不惜花重金――往往是自掏腰包,只是为了获得与他们合作的机会。

图书网站设计者的任务有时会非常微妙。拉布在电话采访中说:“图书网站面临的挑战与时装及其他种类的网站相比,是前所未见的。”因为图书媒介的一般特性以及作者希望出售该书电影版权的特殊性,“我一旦对一个人物的外型表现得过于具体,人们几乎就要开始神经紧张了。”他补充道。

按拉布自己的话说,他的目标是要把一本书的“形态”给表现出来。他的网站常要囊括作者提供的原创性材料,就像他为《T.S.斯皮维特选集》所设计的那样。这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赖夫・拉尔森的小说处女作,讲述的是一位美国蒙大拿州神童迷上了地图制作。这个网站已于今年一月底以增量的方式面世,直至五月份该书发行为止。他把这位神童本应在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展出的作品给发布了出来,设立了大约十个不同的陈列室,展品包罗万象,从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分类学到美国西部的地图。具体地说,包括在内的有蒙大拿州地形的延时录像、斯皮维特一个自画图形(同时出现在书的页边上)的延时摄影的动画、“游民热线”的号码以便让人们留言以及一段以火车声音为基础的音响大杂烩。

拉布说:“当你在写一本书时,当然不是仅坐着想‘就等着吧,直至他们看到了网站!’然而,这确实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对通过不同的媒介如何表现人物与故事进行试验。”

然而,问题是:图书网站确实能有助于销售吗?就出版而言,无人能确切知道答案。Vintage%Anchor图书公司的销售专家斯隆・克罗斯利说:“现在人们热衷于网站宣传就相当于他们曾经不知疲倦地进行巡回推广。”他本人出版《有人说蛋糕会有的》时就同时建有网站,里面有透视图片摄影、预告录像以及足以做成第二本书的大量新材料。“我并不知道图书网站的成功与否如何能被追踪,但它们确实能促使人们议论纷纷。”

去年六月份由一个监控图书购买情况的研究机构Codex集团发布的调查发现,8%的图书购买者曾在一个特定的星期里访问过作者网站。然而,该调查并未说明到底有多少人点击了“购买这本书”的链接。

尽管如此,围绕着说服读者购书的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兴起。一家2003年成立的称作“作者字节(AuthorBytes)”的多媒体公司已为客户建立了200余个网站。费用从3500-35000美元不等,大约有85%的可能性是作者自付的。该公司20位员工中有三位的日常工作就是更新网站。

该公司的创立者史蒂夫・邦内特说:“如一位作者在上午九点钟出现在《今日访谈》节目,那么在几分钟之内录像剪辑就会在其网站上呈现出来。这很有用,因为让人们不断重新浏览该网站的动力是内容时时更新。”

有些作者试图博取一鸣惊人的效果,就会在网站上增加一个作品录像的内容。这些录像以电影预告片为模式,自2006年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YouTube与MySpace这些视屏下载网站出现之后。

许多作品录像不见得会比家庭电影好多少,其内容枯燥无味,表演糟糕透顶。但有些制作却是技艺高超,演员阵容齐整。内奥米・克莱恩的著作《休克法则》(The Shock Doctrine)配上了一个长达七分钟的影片,由著名导演阿方索・库阿荣(Alfonso Cuaron)执导,在2007年的威尼斯与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成为了公开放映的候选影片,并在网站上被下载了百万次。克莱恩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说:“这部电影是能独立成片的,人们并不感觉它是一个广告片。然而,它却对该书最终成为畅销书贡献巨大。”

作品录像业务开始于2002年。就在这一年,一位叫希拉的言情小说家注册了“图书预告片”名号并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她的第一批客户大多是科幻及言情小说家,此时主流出版商也开始对这种录像分享网站感兴趣。三年前,她的公司仅揽到了12个项目,而在去年却飚升至140个,其中包括给一部畅销回忆录《拧》(Tweak)配预告录像,内容包括嗡嗡叫的摇滚乐、文本片段、肢体形象,但从不呈现完整的脸部。她说:“最后,你会看见一个女孩的眼珠,不断地扩张开来。任何经历过‘拧’的人都会自动辨别出那个形象。”2005年,著名电视节目《老友记》(Friends)的执行制片人托德・史蒂文斯与华纳兄弟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辞去了工作,与微软网络签约开创了“扩张图书”公司――又一家专营制作、发行图书录像的公司。

记得早在1996年,美国惊险小说作家布莱德・美尔茨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第十次审判》(Tenth Justice)建立了可能是世界上首家作者网站。内容有角色访谈及小说的第一章。对此,他的出版商的评价是这家伙是个怪人。美尔茨说:“出版行业非常保守,拒绝变化。但总会有人――他们多半是年轻人与穷困潦倒者――在尝试新东西。作家埋头苦干、充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若你的骨髓里没有一点巴纳姆(1810-1891,美国游艺节目演出经理人,以主办耸人听闻的演出和奇人怪物展览而闻名),那就很难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