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越界打开阅读春天之门

2009-04-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这个春天的“倒春寒”过于反复,像被掌声引得一再返场的梨园名角。直至枝上的花接二连三拦不住地开,似乎春天真地站稳脚跟,连夏天都不远了。这份暖意显然不属于所有人,起码不属于那些近来被褪去光环的“国学大师”、灰
色历史记忆无奈水落石出的“文化老人”们。或许,还要加上离世已14载的张爱玲。哪怕她在遗嘱中指明对其长篇小说《小团圆》“应该销毁,不予出版”,仍挡不住它面世。本“榜说”见报之日,《小团圆》简体版也已与内地读者见面,张爱玲研究者、着眼文学性的张迷与探寻书里八卦的对号入座爱好者将从这部决绝、悲凉宛如哀歌的作品中各得其所,文本价值如何?自传成份几多?种种热议必然为这位传奇一生的才女继续传奇加温。世态本来炎凉,张爱玲的《小团圆》写得那么“狠”也一点不显夸张。

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街知巷闻到成为某楼盘宣传广告,这个句子反而变得与诗歌无关,这些年关于海子其人其诗的书陆陆续续出了一些,眼下诗人西川编的这本《海子诗全集》从内容到装帧都算对这位早夭诗人去世20年很好的怀念,该书封面、内页海子手绘插图与书里其未发表过的早年诗作、小说到底有多好也许没那么重要,尽可能完整地呈现海子的作品也即是最大程度地接近他的内心。叙利亚大诗人阿多尼斯年近八旬,岁月未将他诗句中的激情磨平,超越国家、个人化的悲悯情怀却因历经沧桑而沉淀得愈发深刻浓醇,对他半世纪的写作生涯与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力而言,首部中译本阿多尼斯诗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多少有点姗姗来迟,可对于日渐习惯麻木生活的读者来说,这些诗句从来不晚。帕慕克作品在中国的运气好过同样来自阿拉伯世界的阿多尼斯,至今大多已有中译本,中国读者对帕慕克作品的认识基本是反时间而行,从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直到处女作《杰夫代特先生》。家国情怀与自传元素从来是帕慕克写作的拿手好戏,《杰夫代特先生》也不例外,三代人与半世纪,足够帕慕克藉此写出20世纪土耳其的清晰断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年初推出的“回忆录丛书”整体水准上佳,继高宗武、陶希圣回忆录之后,民国作家、报人包天笑的《钏影楼回忆录》亦为其一,作者以90多岁高龄博闻强记,回顾一生烟云,生动传神地再现彼时彼刻的时代风貌、市井民情,是不可多得的别样史料。与包天笑的文人身份相较,赫鲁晓夫之于前苏联乃至20世纪的世界都是大人物,他的传记不好写,美国人威廉・陶伯曼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量资料(有些系新近解密)入手,走访传主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辅以对传主亲友、同事等的采访,完成了这部《赫鲁晓夫全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微观细致的人物心理分析相结合,写出赫鲁晓夫的成败悲欢,也道出苏联乃至国际政治的变幻。《中国工人访谈录》中娓娓诉说自己故事的工人们,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挥洒青春的主人翁,在市场经济年代则成为社会变化进程中体会无奈与迷惘的失落者,书中对导演贾樟柯敞开心扉的人们,连同他们所在的420厂,曾经是遍布全国的庞大工业机器缩影,今天依旧是缩影,改革开放过程中做出牺牲、蜕变的缩影。什么都有代价,现代气派的“二十四城”房产项目拔地而起,承载数以万计工人、家属美好记忆的420厂从此只存在于电影胶片、书上的铅字和他们的心底。在这个怀旧蔓延的年代,怀念一个人、一个时代固然常见,怀念一本《今天》这样曾在成千上万读者中产生影响并波及至今的杂志同样必要,《持灯的使者》即收入多篇当年参与《今天》办刊、创作及与《今天》有直接间接关系的徐晓、多多、舒婷等的文章,后半部分则是八篇访谈录,回忆和言说当下相对应,将30年前激情灼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今天的读者面前。

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这两年在公众与媒体层面热度不减且有愈演愈烈之态,它们到底为何流徙?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各占多少比重?这些问题反而显得次要,买还是不买成为主基调。我们对历史和文物实在知之有限,洋洋八卷的《文物中国史》的出版正逢其时。这套书图文并茂且资料来源权威,编著者多为国家博物馆文物、历史、考古专家,以专业人士写普及文章的姿态而写,以文物为线索,串起中国历史,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具体到一件件文物,很多同类出版物怕是难以与之相比。历史大家许倬云的《历史大脉络》是另一部大家写浅出文章的范例,所谓大家写给“大家”看,该书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史的框架,弥补了很多历史教科书将二者割裂的不足,内容关涉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大量图片和旁注也体现该书对普通读者的“照顾”,通俗而不失严谨,可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教科书与普及读本。

台湾大块出版公司老总郝明义既是华人世界知名出版人,也是书虫一枚,他对阅读的理解不止局限在求知、问道,特别强调阅读的技巧、乐趣,这一点在其《越读者》中体现得很充分,他眼中的阅读是“这么有趣的事情,再晚开始也不迟”,他在书里分析学生时代阅读的特点,更把阅读妙喻作四种饮食状态,对网络阅读亦有提及,那些精心归纳的心得与方法,则使阅读这么个人化的事情有了分享的可能。没有越界,不成阅读,这是郝明义在书里多次表达的,若你曾不自觉地被阅读界限所束缚,不妨在这个春天放开心里的羁绊,只评判一本书的优劣而不多问它是否有用,或许通向阅读之乐的那扇门就此开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