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故宫始终是作为历史的容器存在的,它的每一个细部都与历史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座经多识广的巨大迷宫,
60年前――1948年,这座宫殿经历了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离乱,旧政权带走了大量的精美器物仓皇南渡――据郑先生书中透露,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150多万件(套)文物藏品中,有130多万件来自清宫藏品和遗存;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65万件套文物藏品中,清宫旧藏及遗存占92%。这是一次割开血肉的痛苦剥离,60年后,它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它使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犹如一套被打乱秩序的密码,使我们在透过后一个故宫观察前一个故宫时,愈发觉得眼花缭乱。每一个人都有对于历史的知情权,但扑朔的现实图景无疑使这一天赋人权打了折扣。这是历史为现实制造的困局,也是每一个历史研究者必须打破的宿命。郑欣淼先生是一个密码破译者,他以实证主义的科学精神,抽丝剥茧,通过细致的考证,为纷乱的碎片恢复原有的秩序,在现实与历史之间,重新建立联系。这不仅需要一种学术上的担当精神,更需要一种勇气―― 一种面对繁琐、紊乱的历史碎片时的自信与果决。作为第一部对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学术专著,《天府永藏》的价值无须置疑,如郑欣淼先生所说,“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同时,它也是一部迷人的书,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故宫学”外行来说,我看到了历史碎片之间的呼应关系,并且听到了它们之间的对话――它们是超政治的,政治禁令对于它们无能为力。那些漂泊的文物,在本质上是孤独的;而对话,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们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就像生物界一样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府永藏》是一部对话之书,无论它们在时间与空间上相隔多远,我们都能聆听到它们彼此间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