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娜奥米•梁文道•约翰在书桌相遇

2009-04-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陈凌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学术・艺术馆主编,编辑过的图书有《退步集》、《姹紫嫣红牡丹亭》、《观看之道》、《安迪・沃霍尔的哲学》等。

这些日子,我编了几本书,想说给读者听听。

先说说No Logo。作者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加拿大的一位女记者,她的第一本书,讲品牌如何吮吸了文化的梦想、如何挤占了公共空间,讲品牌背后的血汗逻辑,还有如何利用品牌反击企业资本主义的统治。我在宣传文字中说,这是一部“令耐克颤栗、令麦当劳发抖、令壳牌焦头烂额的声讨檄文”――我没有夸张。这本书英文版是2000年出的,当时影响很大,九年过去,如今在我们这里印成中文,我拿不准它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我对品牌没多大兴趣,不过娜奥米对品牌如何利用青年文化的分析相当精彩。我们的国家电视台,CCTV,五频道,模仿耐克广告的中国品牌至少有一打――全都在说:去做,去做。去做什么?该书另一个精彩之处,是讲麦当劳、沃尔玛、星巴克如何把“工作”化整为零,同时把“工人阶层”整个地敲碎。有人说过去五十年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通用汽车,现在则是沃尔玛――难怪陈丹青会问:工人阶级哪儿去了?我在乎这本书,在乎这样一种公共而有个性的声音。

这里,我想给读者推荐另一个公共而又个性的声音――梁文道。他自称国际左派,在我们这里却显得像个自由主义者,就是这么有意思!我们年初出了他的《常识》,一部时评集,卖了将近10万,不过看到《××不高兴》这样的书热销,我真期待《常识》能多卖些。这次我们出版了他的新书:《我执》,一部思想与情感随笔。我把《常识》跟《我执》合起来,称作梁文道的“理智与情感”。或许这样有些误导?《我执》里的情感,更多地带有悬拟的意味,好比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以一种私密的语气,陈述我们普遍的处境。梁文道也喜欢约翰・伯格和娜奥米――关于约翰・伯格的书,梁文道说:“约翰・伯格在这本书里再次证明了他果然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一手是投入公共领域的锋锐评论,另一手则是深沉内向的虚构创作。”我猜他也是如此期许自己的。

现在要说说约翰・伯格的书了,《我们在此相遇》。算起来,我们已经出了约翰・伯格六本书,包括最著名的《观看之道》。我挑选了《水牛城报》的一段评论放在封面:“一本精彩绝伦的回忆录/沉思录/小说,一段充满激情、穿越时空的个人旅程,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一样美丽,美丽到难以归类。”这不是一本容易的小说,我读了五遍,我想我读懂了,我想我理解了他那刀锋般的锐利与深海般的激情来自哪里。上次寄给约翰・伯格封面的时候,我没有说――因为忐忑――这个封面是我做的。他回信说一眼就认出了封面上里斯本的有轨电车,谢谢他喜欢和接受它。

我觉得很奇妙,我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认识了娜奥米、梁文道跟约翰・伯格。但此刻他们的书摆在面前,仿佛久识的朋友,在这里,在我的书桌上,相遇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