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林子平的水墨历程

2009-04-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范迪安 我有话说

新加坡美术的现代进程与中国美术有着历史性的姻缘,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不少中国艺术家奔赴南洋和旅居狮城,他们的艺术创造,构成了新加坡美术的一方独特风景。新加坡美术馆一向重视新加坡华人华裔艺术家的研究和推介,同
样,由于新加坡华人华裔艺术家的艺术反映了中新文化之间的关联,自然成为中国美术研究视野中的学术课题,也是中国美术馆关注和乐于介绍的对象。

因此,在2008年中国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合作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在狮城开幕的日子里,当郭建超馆长向我们推荐林子平先生艺术的时候,我们很是高兴。在他的陪同下,我和钱林祥副馆长参观了在“好藏之美术馆”举办的林子平展览。走进展厅,林子平尺幅阔大的水墨作品和书法作品充满蓬勃的张力,无论在体格上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我欣喜地看到一种崭新的书画风格和一种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大写意水墨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画面上有树木老干和山峦云气等隐约的形象,但形态多变,结构奇特,更兼笔线粗放,笔力老辣,点与线、彩与墨浑然交响,完全是一种从心灵和感觉中流淌出来的意态,甚至趋于抽象。他的书法在结构和结体上犹如绘画,自成一家面貌,尤其是大幅作品,在用笔上恣意随性,奇倔不羁,于浓墨和飞白中透溢出一种雄强与苍茫的气象。

看到林子平的原作,我们自然希望见到这位艺术家。在郭建超馆长的带领下,我们踏访了林家。林子平先生身材健朗,鹤发童颜,谈吐间流露出既朴素又豪爽的性格。在他不大的画室里,我们从早年的作品看起,了解了他艺术的经历。他早年曾主要作水彩、油画,追摹现代风格,一批油画作品记录了他旅新学画和前往英国研习的经历。很明显,从年轻时代开始,他在绘画上就形成了重感性和重表现的追求。他在新加坡画坛一向淡薄名利,长期的主业是从事教育工作,但于绘画孜孜以求,不倦探索。在新加坡城市现代发展的转折时期,他曾经用大量的工作之余的时间独自遍及狮城的海边渔港和老城街巷,以水墨写生的方式记录性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加坡市井巷陌、风土人情的作品。毫无疑问,这些作品记载了新加坡城市与国家的历史风景和地域风貌,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文化关切之心,为历史的印迹留下了真实的写照。这些作品中的景色都十分具体,描绘的生活细节也非常生动,而且数量相当可观。随着新加坡城市和生活的现代变迁,这些作品更具有历史的价值。

在与郭建超馆长讨论林子平先生作品展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在中国的展览以他晚年的大写意水墨和书法为主。他从中年以水墨写生为主转向晚年的水墨大写意,是一种有意思的“变法”,对于他自己是一个大胆的超越。在我看来,他的水墨大写意在精神上回归到中国写意绘画的传统之中,以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意识表达了自由的抒发,重在写胸中意气,有一种以意塑形的独特方式,也更加透畅地体现出他豁达的性格。与此同时,从他画面的宏大结构、彩与墨浓郁相间的形态和极富表现性的笔力上,也可以看到他探索水墨艺术现代面貌的努力。他的作品大气磅礴,与现代都市的环境形成视觉上的回应,拥有经得起公共空间视觉审视的强度,这在新加坡华人艺术家里是突出的创造。他在水墨语言上兼融传统与现代、更重现代表现的实践道路,很值得向中国美术界介绍。相信这个展览的举办,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馆与新加坡美术馆的合作,也能使中国美术界认识林子平先生的艺术成就,共同探讨水墨艺术的时代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