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一周年祭日前
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5・12”大地震亲历文学《映秀的月》,周红令是一个进汶川寻找女儿的母亲,她用一支笔和几页废纸记下了震中废墟上的眼泪和坚强。本书里,周红令以一个母亲的眼光,一个女性的视角,细腻地记述了“5・12”后映秀震区的现场,包括亲眼目睹温家宝总理在映秀小学废墟上讲话的一幕……
为了给灾区群众送去抗震救灾的精神武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批纪念抗震救灾的新作,如郑伯农、赵京战主编的《大爱无私――抗震救灾诗词选》、长篇报告文学《从唐山到汶川――野战方舱救灾纪实》等图书。截至目前,作家出版社已出版有关抗震救灾类图书十余部。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切挂念,汶川地震周年祭前夕,作家出版社还联合央视戏曲类节目主持人、《冷门里,有戏》作者白燕升,捐献稿费所得10万元给灾区,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份关爱。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铭记:5・12汶川大地震口述历史》,该书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专题部编写,通过有质感的文字和500幅珍贵的第一手图片,真实呈现了地震袭来时震中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是一部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人文关怀的力作,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口述史协会、四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上海文艺出版社先后推出了作家陈歆耕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废墟上的觉醒》和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作者李鸣生曾以挥写中国“航天文学”天马行空而享誉文坛。大地震发生后,作者三赴灾区,他告诉记者,该书的基本思考点是,汶川特大地震对于人的心灵、精神的重创和摧残,重建物质家园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心灵家园和精神大厦更为重要。而对于《废墟上的觉醒》,评论家雷达表示:“在‘5・12’这个黑色祭日到来之际,《废墟上的觉醒》的问世,具有一种发聩振聋的力度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在书中,作者别具慧眼地把笔触聚焦于志愿者这一新的群体,历时半年多时间,借助高科技手段的速度和能量,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有关地震志愿者的素材,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这一新兴群体的血肉丰满的形象。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其他社推出了纪实文学《赤子之心》,一线医务工作者优秀征文集《大爱无边》和纪实摄影集《一年》等图书,其中《赤子之心――汶川地震青年志愿者访问记》是著名作家陈丹燕为纪念汶川大地震而推出的纪实作品。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非常使命――中国“5・12”抗震救灾审计纪实》。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大量鲜为人知的审计细节,真实反映了审计系统不辱使命,精心呵护每一笔救灾款物的工作历程,揭示了大灾难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宝贵经验,并对救灾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由北川中学主编、怡海集团策划编撰的《爱在北川学子吟》,是一本地震纪实图书,全书16万字。图书出版、发行费用由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侨心教育慈善基金提供支持。近日,《爱在北川学子吟》义卖首发仪式在北京八中怡海分校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集结全球爱心力量,铸造华夏爱心丰碑”,义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重建北川中学。据悉,本书的义卖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举办。中国侨联组织援建的新北川中学于5月12日开工,明年9月1日交付使用。
如何记录一次巨大的灾难,始终是写作的难题。在感受充盈的悲凉感之余,作者和我们都被迫反思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仅是伤痛,还应有伤痛过后升华出来的智慧。《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乡镇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体现的就是一种智慧。这是一部“5・12”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对北川乡镇书记的深度访谈录。它向读者昭示,人类经历了一场如此惨痛的劫难,必须要从伤痛中升华出一些“智慧”来,才能让逝者安慰,让生者找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