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种崭新的民族气质

2009-05-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在5・12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

谨以此书纪念5・12大地震中为灾区作出贡献的所有英雄们

谨以此书献给我所爱的亲人们

――周红令

如今,从成都到汶川只需要两个小时,到映秀就更快了,我还要去一趟映秀。因为在那里我还有很多未了的心愿。

连夜的暴雨又阻断了我的脚步。一夜的雨,到现在都没有停,我不知道我们灾区的同胞,是不是还要经历更多的灾难和恐吓!每次汶川余震我们都最先知道,因为山里的亲朋好友都会第一时间打个报平安的电话,可打和不打都会让我们揪心。

不久后,我终于踏上了去往映秀的路途,沿路的石块全被清理了,蓝色的救灾对口支援板房和在废墟前站立、工作、生活的人们还是让我有种想哭的感觉,那是为他们的坚强!

沿途都有醒目激励人心的标语竖立在路边。

东莞是映秀镇的对口支援城市。广东省是汶川县城的对口援建省,映秀援建房屋外的大街上停靠的很多粤字招牌的小轿车,许多抄着广东普通话的援建者们来到了这里开始施工了,他们已经把重建映秀的规划,美好的展示给了世人,他们伸出了温暖的手,抚慰着这片遍地鳞伤的土地和人们。以往八杆子打不到一块的人们因为地震聚在了一起,天南海北的语言在这里交汇。为了帮助这片苦难的土地,人人都在出力!感动仍在映秀蔓延和继续。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这里,也伸出你温暖的手,请再接力。哪怕只是一句温暖的话,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笑容。

路,已经实行了交通管制――单进双出,迎面没什么车来,大家都在缓缓开进,但还是堵在路上了,不下雨时,山体干垮,下雨时,泥石流就来了。

路边开满了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小白花。时间虽然已经过去近几个月了,我的心情还是没能平复,这中间发生了太多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和铭记。

往事如风,在大灾难面前迎风挺立的人们,还要许久才能回到平静的生活。经历过,我们就不再害怕和后悔。

在映秀,我一个熟人也没碰上,因为我知道,他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他们放弃了周末,他们不愿休息。他们没了很多,他们还要面临更多,让人不忍打扰。

不久前,任勇和谭校长他们这些还在灾区工作的人们,被分批体检了身体后,安排去了海南等地疗养。

回来后,我看到他们的照片,眼神里仍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带着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护,他们又奔赴去了自己的家园,回到他们必须面对的生活。

我仍旧一个人站在断痕重重的桥头,桥的那头是正在清理和重建的映秀镇,而桥的这头是漩口中学前的草坪,是广东省援建的一排排整齐的援建房,新建的映秀小学就在这里,我在已经有些刺骨的寒风中,听见了远处小学孩子们发出的朗朗读书声,看到了周围风雨过后忙忙碌碌的人们。

我想找的孩子去了山东,我知道了他逝去的妈妈的名字。因为害怕余震和下雨后滑坡阻断路程,他们让我沿路快速返回。傍晚时分,我回到了家。从此我将放开这种牵绊,走上我的旅途。

都汶路就要全线贯通了。这条曾被很多路桥专家断言要三年才能打通的“生命线”,经过4000多名施工人员的艰苦奋战,他们居然只用了短短三个多月就把三年的活干完了。

汶川大地震后,这一条只有90多公里的路,有着87座桥梁、10个隧道的路,就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道路损毁,10多公里的路被崩塌的山石完全覆盖,50多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泥石流、山体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比比皆是,隐患不断,上百处路基边坡高危点潜伏,电力、供水、电信一度中断。断断续续中,玩强不屈的四川人民创造着抗震救灾的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国式的奇迹”!

虽然成都离震中只有73公里,成都像坐在钢盆子里一样。按这次的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主震已释放出大部分能量,余震对处在稳定地台上的成都影响非常小,龙门山断裂带几百年内不会再发生大的地震。

国外的专家也说,这次地震二千至一万年才能遇到一次。

宋朝期间,四川也有多次严重地震,有的达到了7级,1193年9月12日成都地震,大震后余震不断,有些直到5年后才停止,而现在成都的余震已达数万次。值得注意是,在有的年份,甚至一年中发生多次地震。明清时期四川的地震也很活跃,大多还是集中在西部山区。

这次的汶川地震发生和波及的地区曾发生过多次严重地震,造成的灾情与这次非常相似。只是在那个时期,地处西部边远地带,地广人稀,很多地方无人居住。而且羌族在那时也没有文字可以记录,处在盆地的人们也没有留下什么书面史料。

二千多年来,从有记录的材料看,地震都没有震垮四川,今天的汶川大地震也不可能震垮四川,四川永远是天府之国,四川依旧美丽。

有人说:汶川大地震的震痛,痛出了一个新中国。无论是受灾的人民还是救灾的人民,他们的表现让政府动容,让世界动容,而灾难中政府也没有让人民失望,以后的举动更是这样!

国,以家为根基,有国才会有家,这才是国家的真正含义。一场灾难性的地震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而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几百万农民工的返乡安置,神七的成功飞天,国家加大力度拉动内需、海外游子们不断回归,等等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事情的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

国家以苍生为念,以生命为本,以国人为根。和谐、包容、仁爱、坚韧!让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的民族,在忧伤、在摔打、在摸索、在惊喜、在依旧不断的风风雨雨中有了一座脊梁,一种精神,一种崭新的民族气质!你不得不承认,身为一个中国人特有的自豪和重要。只要我们的心是暖的。

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座新城镇、一个个新村庄,一条条新道路,都会重新挺立建成在灾区的各个地方。相信吧,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文摘自《5・12亲历文学――映秀的月》,周红令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