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学中的一门显学,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重大主题――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也许正因为是显学,才会有如此众多版本的公共经济学著作进入市场。在这些版本中,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王雍君教授撰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不失为一部体系完整、视野开阔、重点突出、细节精致
比较完整的框架和知识体系
在这本书中,作者独具匠心地安排了通常在其他类似教材中难以找到的诸如国家理论、地方政府经济作用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很有意义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一个关于国家的理论(阐明国家的起源、性质、职责和变迁)作支撑,就难以恰当地理解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并且在许多重要方面扮演着与中央政府不同的角色。没有相应的篇幅对此加以阐释,显然是不够完整的。
更一般地讲,本书刻意构造的四个条理分明的“公共经济学”模块,即“公共经济学基础”(第一篇)、“国家与政府的经济理论”(第二篇)、“公共财政理论”(第三篇)和“经济政策与管制”(第四篇),覆盖了公共经济学的所有核心议题,几无遗漏,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非常有利于读者获得科学合理的关于公共经济学的知识结构。
综合集成与融会贯通
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高度综合而集成的知识体系。公共经济学融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许多内容,但本书并未刻意去“介绍”或堆砌这些学科的内容,而是注重将这些相关学科的内容“融入”其中。这种融会贯通是广泛的:除了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原理、工具和方法融入对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分析外,读者还可以发现,本书在许多重大论题的论述中不时穿插了产权与制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理论、政治理论和博弈论。这种处理方法不仅符合学科发展的重要(横向融合)趋势,也有利于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形成综合集成的知识结构。
注重细节处理和突出重点
本书在体系构造(目录)、标题设计、行文风格(严谨、简练而不失活泼)、案例选取与分析、图表安排、“本章重点”、专业术语(及中英文对照)、复习思考(题)等方面都是相当用心的。注重细节处理有助于读者把握好各章节的重点、要点和难点,避免因“不得要领”(常见的毛病)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本书强调抓住每个论题下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力戒空洞无物、装模作样式的文风。基于“大道至简”的理念,本书采取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方法,力图简明扼要地讲述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分析
本书采集的多数案例直接源自现实生活中公共部门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包括:外来物种入侵(中国正深受其害),水资源定价(中国水资源价格不及成本价的一半造成严重浪费和低效率),启动内需(中国自1998年开始采用的扩张财政政策),估算自然资源价值(中国和全球都面临着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与破坏的问题),春运和票贩子问题(中国春运期间特有的问题),法定长假(中国的“五一”长假最典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中国电子垃圾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外汇储备(巨额外汇储备带来一系列政策难题),等等。这些精心选择的案例及案例分析,有助于为读者提供对公共部门经济作用问题的更实际和更具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