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才开始知道,我们恍然大悟,我们慢慢地品尝体会到,文学原来还可以这样,可以这样普及,可以这样质朴,可以这样不再属于少数人,不再仅仅是政治的工具,谋生的饭碗,而是属于大众的喜好,行动,思考;而是整个国民的一种内心世界的需求与探索,丰富与提升。小小说模糊了,打通了文学与生活的界限,专业作家与普通老百姓、三教九流的界限;小小说丰富了我们对文学的认识,改写了我们对文学的认识,感动着我们,启示着我们,提升着我们。在丰富与改写着我们对文学的认识的同时,也在丰富与改写着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时至今日,我们越来越关注小小说这个文体,但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小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的深层次的诸多原因和它显现出来的重大意义。小小说以一种适宜普及、亲和、健康、充满了民间的善良和机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多方面调动了受众对文学的参与、理解和认同,为提高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国民文化素质和全民族的审美鉴赏能力,为营造一种团结向上、遵纪守法、文明劳作生息的氛围提供了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小小说对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小小说以奇异的力量使得我们更接近了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主旨。如果从这些方面考量、评价、定位小小说所能起到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我认为迄今为止,我们对小小说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小说最需要的是坦然,坦然面对自己的成就,坦然面对外界的褒扬――不骄不傲;也坦然的面对依然存在的误解与忽视――不焦不躁。小小说需要的是自尊、自强与自信!小小说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是拓展自己生长空间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掌握着话语权的人或机构,是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小小说的。而且我认为这种关注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互补、互益的关系。我认为《文艺报》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文艺报》关注小小说,小小说也在关注《文艺报》,只有这样,《文艺报》和文学,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与互动,共同发展壮大,才能响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对我们的呼唤和要求。在很多领导、学者谈到小小说使用诸如经典、厚重、深刻这一类的词汇的时候,我也有几分忧虑,小小说毕竟有着自己的优长与不足,有着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方向和特色。当小小说努力向着经典、厚重、深刻前行的时候,我希望不要丢掉小小说的本色、特色。要特别处理好精英与大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很高兴来到中原大地,来到郑州,来到小小说的中心、集散地,我们在小小说的旗帜下完成了这次集结。这样的集结是领导与大众的集结,专家与三教九流的集结,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集结。是发自内心的集结。我们集结的基础是文学,是在一种最广泛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基础上的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