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
除了资历老,雕塑还是最长寿的艺术。雕塑作品所用材质多是坚固耐用、不易腐朽的材料,相对容易保存,可以长命千岁万岁,甚至“长生不老”。因此,今天从古人类遗址或者博物馆,能亲眼目睹千年万年乃至更久远的艺术作品,绝大多数是雕塑作品。中国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多少都有雕塑文物的存在,有的甚至是以雕塑为主项,如莫高窟、秦始皇陵、乐山大佛、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如果没有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就没有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产生和传承。
中国不愧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世界上存量最大的古代雕塑作品。耐人寻味的是,当我们现代人审视古人留下的这些雕塑作品时,我们并不感到怎么陌生,其蕴涵的精神情感和审美取向也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就好像它们产生的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要传达的精神情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由此看来,我们现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定存在与古代那些无名雕塑家相同或相近的审美基因。说来也毫不奇怪――放眼中华大地,雕塑作品可谓众若繁星,从广袤辽阔的蒙古草原,到小桥流水南方古镇;从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到车水马龙的沿海大都市;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可以说雕塑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整个中国大地简直就是一座各种雕塑的博物馆。
要想聆听中国雕塑背后的动人故事,领略中国雕塑的曼妙风骨,《中国雕塑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不可不读。它没有雕塑画册的宏伟佳构,没有雕塑专著的晦涩难懂,它是一本很好读好懂的讲述雕塑故事的书。它选了中国雕塑史上具有特定艺术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介绍其所在的地点、类型、体量、材质、制作年代,成品的来龙去脉,阐释其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与雕塑相关的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秘闻逸事。它用流畅生动的文字和三百多幅清晰的实物图片,勾勒出一幅七千年中国雕塑历史的长卷,展示了中国雕塑的丰富人文内涵。上自史前时代动物和人体雕塑,下迄20世纪90年代普通平民和领袖人物雕塑,兼具可读性、资料性、鉴赏性,非常适合广大雕塑爱好者以及普通社会公众阅读。
雕塑的故事,讲得很精彩。比如,关于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四羊方尊》,其故事不但生动诱人,而且增长见识。再比如,关于乐山大佛,不仅动人感人,而且已然是震撼人心了――立志造佛的海通法师为了遏止觊觎善款的本地贪官非分之想,居然亲手剜出自己的双眼呈到那个贪官的面前,说:“双目可剜,佛财难得!”吓退贪官的勒索后,海通带领众人用去18个春秋,才凿出了乐山大佛的头和胸。后人又用了22年,动用8万劳力,花费数百万的银两,才将大佛修到脚部。为了建造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人们前仆后继,历经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皇帝,前后投入了数以百万的银两,花费了90年的光阴。
我们每天都可能接触到雕塑艺术,有时在旅行景区,有时是在朋友家中,有时是在上学的路上,有时是在下班的车上。每件雕塑佳作,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扩张着我们的想象力。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面对一件雕塑佳作时,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审美冲动,凝神观望,伸手抚摸,乃至近前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