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1世纪的小说

2009-06-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列夫•格罗斯曼/文 凌云/编译 我有话说
下面是一个21世纪的文学小故事。莉萨・吉诺瓦现年38岁,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疗业的咨询师。她想要当小说家,但使尽浑身解数,就是无法出版自己的书。她获得过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但没人愿意做她的文学代理。她说:“我做了您所能想到的所有的努力――询问文学代理人、参加作家会议并试图建立联系、给编
辑发电子邮件。然而,没有一次成功。”结果,吉诺瓦给一家叫iUniverse的公司付了450美元后出版了自己的书――《仍是爱丽斯》(Still Alice)。那是2007年的事。到了2008年,人们开始阅读《仍是爱丽斯》。起初读者并不多,但毕竟有那么一些,而且这些读者爱上了这本书。吉诺瓦最终找到了一位文学代理,不久西蒙・舒斯特公司提出愿意出50万美元购买该书版权。有的出版公司还把它推荐给自己的读者俱乐部或把它列为“淘宝重要发现”图书。今年一月末,该书初登《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畅销书排行版,名列第五。作者说:“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从我小汽车的行李箱里兜售书。这真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是吗?”

我们总认为小说是一种超然的、永恒的东西,然而,构成它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创作天赋,金钱与技术同样在发挥着作用。除了若干部古典的与远东地区的作品外,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迟至18世纪早期才开始兴起。这并非偶然,更不是因为笛福、理查森、菲尔丁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家突然想到人们应该阅读讲述虚构人物的那些大部头著作。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与技术环境的产物。新的产业化印刷技术意味着可以廉价地印刷大量书籍;现代的资本主义市场当时正在形成,为书籍提供了销售场所;城市中产阶级的文化程度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买得起、读得懂的人群不断扩大。这些条件一旦具备,笛福、理查森等作家便应运而生了。

然而,到了21世纪初,出版产业却遭遇低谷。世界知名的出版公司都在大量裁员。美国兰登公司正在进行重组。整个出版业的薪金都被冻结。新闻媒体还常有某个大牌公司破产的消息传出、巴恩斯诺伯尔公司的总部刚刚裁员100人,这在该公司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预测2009年将是“几十年来出版业最糟糕的一年”。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出版业并未走向消亡,而是正在演变,变革非常剧烈,一旦完成,我们也许都认不出其原先的模样了。文学诠释世界,同时又被这个世界建构,而现在我们正经历一场自18世纪以来最剧烈的经济与技术的变革。小说将随之改变:她将重新刷新自我,变得更廉价、狂野、蹩脚,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民主、更高产。

如果说,18世纪的经济技术变革促成了现代小说的兴起,那么21世纪又赋予了我们什么呢?我们从工业化的印刷走向了电子化的复制,价廉、快速、便捷,它润滑了文学生产的制动系统,几乎达到了无任何摩擦系数的超导境界。我们已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走到了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巴扎”――金钱重要,但也日益成为非必需的因素。我们现在拥有的不再是新兴的有读写能力的中产阶级,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数十亿读者,其中82%的人是有文化的,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如果我们综合以上情况,目前的形势就渐渐地清晰起来了:更多的人在撰写与阅读更多的书,通常是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的,其流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远远超出了纽约城根深蒂固的出版文化范围。传统的出版一本正经、质量控制与相对昂贵。新式出版价廉、不加区分以及不受纸张、金钱或体制化品位的约束。如果把传统出版比喻成一个齐整有序、管理有方的果园的话,那么新式出版就是一个无序的丛林:广袤、不通道路、混乱,到处是雅致的兰花、隐藏着的财宝与令人厌恶的丛生杂草。

我们并不认为传统出版将会消失――在目前看来,它还是作者获得报酬及地位的最佳途径――但它将以彻底改变了的、作为一个巨大金字塔的狭小点端的共生形态存在下去。如果读者愿意为旧日学校的一揽子昂贵服务付费的话,那么他们将会获得旧式文学:精挑细选、仔细编辑,以专做定货、追求艺术性的纸质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在这个尖顶以下,将会有其他一系列五花八门的选择:快速的按需印制版本以及供数字设备用的电子版本,与之相伴相生的是各种专业或业余的编辑选稿。(不计报酬的业余编辑已经出现在网络同人小说的世界里,他们在此被称为贝塔[第二]读者)金字塔的宽大底座将是一个自由流通、未被编辑、仅出现在网络的巨大土壤层,由匿名的读者群以YouTube视屏网站的形式评选、排名。

那么,这种小说将会是怎样的呢?像网络同人小说那样,它对其他作品将有很多的参照与借用,以致版权所有人可能要来找麻烦。小说将越写越长――电子书并不受物理形态的制约――像软件那样能被增补与更新。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小说逐章逐节地发表,就其形式来看,恰如电视连续剧或者19世纪的连载小说。我们可能会期待一种带来快乐与即时得到满足的文学形式。在屏幕上阅读会加快速度:你不会在语言上有过多停留;你会不断地点击下去。我们接触到的现代派艰涩难懂的作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言情小说般风格的情感宣泄与高速度的叙述能力。小说将相互竞争,看谁能在开篇第一段就让读者欲罢不能以致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以上这些都难以用“好”与“不好”一概而论;它们都是现实的存在。将来的书可能不会符合所有的关于文学价值的传统标准,也许一个都达不到。然而,如果你认为这让人震惊或悲哀的话,你就去重温那段历史。在小说刚刚兴起之时,人们蔑视它,并理直气壮予以抨击。他们认为小说低俗、不道德。在某种意义上,那并没有错,不过正因为小说具备了这个特点才使其伟大:小说震撼并引导着人们进行新思维。这些书也将会有同样作用。在这个独立出版的世界里将会出现与笛福同样伟大的作家,而目前他可能还在从自己小车的行李箱里卖书。但这绝不会长此以往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