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趣新童谣》,李秀英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14.80元/册
对早期阅读而言,图画书和童谣是最重要的两种体裁。图画书以前在国内介绍得不
可是,童谣某种程度来讲比图画书更重要。
图画书大多是舶来品,大概95%以上都是国外的引进版,而童谣是最具民族特征的幼儿文学形式,对培养孩子熟悉本民族母语作用最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徽作家李秀英的《甜趣新童谣》,其出版价值尤显突出。
这套《甜趣新童谣》按年龄分成0~3、3~4、4~5、5~6四本。分年龄段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方便父母的选择,更是为了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例如,对0~3岁的孩子而言,它在身体和动作发展上的特征是:感官迅速发展,运用五官探索、操作与学习,对有节奏的声音特别有反应,强烈对比的颜色及形状有助于视觉发展;语言的发展特征是:喜欢运用声音玩游戏,开始学习基本语汇及语法,建立语言基础。还有在情绪、人格和社会发展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当然,作家在创作时,不会手里抱本《儿童心理学》。不过,很显然作家李秀英是了解孩子发展的这些基本特征的。《甜趣新童谣》中的童谣,从最简单的“小猫咪,/喵喵喵,/追得老鼠吱吱叫”开始,一直到长达15行的《鞋子聊天》结束,其中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普通的读者可能只注意到句子越来越多、句式越来越复杂,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童谣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道理越来越深刻,而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为孩子分出了年龄段,而不是只贴“标签”而已。
童谣可以作为语言材料,发展幼儿的语言,同时,童谣本身是文学、是艺术,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我们读过了太多缺少艺术性、缺少想象力、缺少儿童情趣的童谣。大概很多人都觉得反正孩子“听不懂”,胡诌几句哄哄小孩子就行。童谣创作没有“准入制”,可的确一些质量不高的创作伤害了童谣的整体形象。我无法很理性化的列出数条判断童谣的优劣的标准,不过,孩子式的情趣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而这些在《甜趣新童谣》中比比皆是。如《水蜜桃》,“哎呀呀,/水蜜桃,/有啥开心事?/嘴都笑歪了!”寥寥数笔,写出了水蜜桃的特征,而且充满了孩子式的猜测,读来趣味盎然。
国内的童谣创作,一直不乏好的文字,但却一直缺乏好的插图,这点和本土图画书的情况恰好相反。《甜趣新童谣》的插图,尤其值得称道。做插图的人都知道,用电脑制作一幅图可以用一天甚至好几天,也可以只用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差别往往读者在购买时不被注重。可是,图对孩子的意义并不亚于文字本身,因为幼儿是不识字的,他要眼看插图,耳听念读,由此在头脑中形成语言的“回声”。《甜趣新童谣》的插图,虽然也运用了电脑来做后期处理,但却有图画书的手绘风格,一改过去用电脑平涂色彩的方式,让画面造型可爱、色彩协调、层次丰富。可以看出,画家是对儿歌进行了深入分析,有了透彻地了解后才开始创作的。文和图也表现出很好的互补和呼应,图不只是简单地反映文字,而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我们平素都责怪出版社过于缺少“精品意识”,不追求内在质量。可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读者过于在乎价格,不重视内在质量造成的。我每每徜徉在国外的一些书店,看到儿童书被精心地创作、精心地摆放和精心地阅读,一看版权页知道已经行销数十年甚至几十年,便心生羡慕。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是大人们是否“识货”。像《甜趣新童谣》这样由图文合奏出的快乐歌谣,是不是大人们也应该格外给予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