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设立专业应“视时而变”

2009-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福建福州 曾志杨 我有话说
近日,媒体报道沈阳大学今年增设“信访专业”,引发热议。存疑的论调是,信访是否能构成专业?针对信访需要开设什么课程?甚至有人对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都有质疑,一所地方性大学为何还要去办信访班。记者调查发现,“信访班”出现的背后,还另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大学办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沈阳市有提高信

访人员素质的需要,沈阳大学急其所需,应运而设“信访专业”这也无可非议:一则有助于改变当前信访人员年龄大,学历低的问题;二则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这是件“双赢”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

学校办学不能离开社会的需要,因为其中存在着“供求关系”,而根据“供求关系”则需做到“视时而变”。当年改革之初,缺乏金融专业人才,大学金融专业的广为开设,在短时间里改变了此类人才匮乏的局面,然而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却没有做到“视时而变”,因而造成金融专业人才一职难求的窘况。前不久见媒体报道,某地大学今年取消了“社会学”专业,原因是“社会”专业的“供大于求”,这就是根据人才的“供求关系”,而做到了“视时而变”。

由此看来,沈阳设立“信访专业”无足大惊小怪,只要保证“学有所用”,并做到据“供求关系”而“视时而变”即可。

去年以来,全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前几天国务院为此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并制定了七项措施,可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就业难,虽说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所致,但学非所用,学与用脱钩,也是其原因之一,这就提醒我们大学办学要紧紧扣住社会的需求动向。商品供小于求,商品就畅销;商品供大于销,商品则滞销。大学办事也是同样道理,大学是为社会提供人才,岂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办学自逍遥”?

当然沈阳大学急沈阳市之需设立“信访专业”,这只是一地之规,并非普遍之策,至于其他大学则可视情而定,并无效而妨之的必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