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译林人同行

2009-07-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许钧 我有话说

年纪渐渐大了,变得开始有些怀旧。有时想起自己走过的路,“译林”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跃入脑海。“译林”,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发展起来的,而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随着“译林”的发展而不断前行的。

“译林”,是先有了《译林》杂志,后有了译林出版社。杂志的主编和出版社的领导换了几茬了,领导作

风先后也有差异,但在我看来,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译林人思想敏锐,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改革开放,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而翻译恰恰可以为人类文化与思想的交流开辟天地。译林人正是借助翻译,以文学为基点,以促进中外文学、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为己任。当初的《译林》,曾因为刊登外国通俗小说而险些酿成一场政治风波,这倒从反面说明了译林人的追求具有非凡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不仅仅是为通俗而通俗,而是以译介通俗小说为手段,在看似“从俗”的活动中,更大限度地吸引广大民众,把他们的目光引向外域,去关注外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正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译林人在国内开创性地组织了《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蒙田随笔全集》等一大批优秀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不断拓展外国文学翻译的空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组织翻译了看似难以翻译的伟大作品,填补了翻译的空白,还在于引入了重要的文学观念,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确实,译林人积极致力于打破文化和思想的樊篱,将关注的视野投向了英、法、美、德等国著名思想家和学者的学术思想的寻踪和译介,如“人文与社会译丛”的出版就为学界洞开了认识和了解西方学术与人文的一扇窗。此外,由译林人组织和参与的多卷本的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和多学科的英语教材编写也早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在我国的学术建设之路上,译林人也始终如一地给予了最热情的关注和支持。多学科的学术会议、多语种的翻译竞赛、多领域的理论著译,都无一例外地记载和见证了译林人的每一次“在场”和每一步探索。

因为同在一座城市,我有更多的机会与译林人接触、交流,一路前行,一起成长。老社长李景端先生是我敬佩的前辈,三十年来,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关心、支持,还有指点与指引。在我的翻译实践之路上,译林的领导和编辑给了我学习和成长的契机。在我读研究生期间,能有机会参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翻译,对于我而言,其意义超越了翻译本身:我有幸结识了法国文学翻译界最优秀的译家,从中感悟到了文学翻译之道对译者的根本要求,由此慢慢对翻译有了新的理解,进而对于翻译和翻译者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参与翻译《追忆似水年华》,到重译傅雷先生翻译过的《邦斯舅舅》,再到校译我的博士生翻译的加缪的《第一个人》和勒克莱齐奥的《战争》等世界名著,译林人给予我的是信任,是信心,是翻译之薪火相传的机遇和可能。因为做翻译,教翻译,我对翻译有了不断深化的认识,渐渐地也养成了思考翻译的习惯。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给我提供了理解翻译、思考翻译的丰富资源。翻译实践中的所得所悟,我一点点记下,悟与思交合,于是有了《论翻译的层次》、《论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关于文学翻译批评的思考》、《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风格与翻译――评〈追忆似水年华〉汉译风格的传达》等研究论文的面世。在李景端先生的鼓励下,我对《追忆似水年华》翻译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就文学翻译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于是有了《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出版(译林出版社,1992年),有了翻译批评的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在我的翻译思考与探索之路上,也是译林人给了我特别的机缘,让我有幸与中国译界名家一起交流,谈翻译、悟人生。记得是在1998年,在当时的《译林》杂志负责人王理行的支持下,我在《译林》杂志上开辟了专栏,就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国内译坛的一些卓有成就的著名翻译家,通过对谈的方式进行探讨,让各位翻译家结合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畅谈各自对文学翻译的独到见解和体会。先后三年时间里,我有机会得到了数十位国内有影响的老一辈翻译家的支持,搜集到了许多珍贵的鲜活的文学翻译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在对谈交流的基础上,对翻译家们的翻译经验、体会进行了梳理。一些老翻译家认为,通过对谈和交流,特别是通过思考我们在对谈中提出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在理论上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可以说,对谈与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经验体会向理论思考发展,传统的翻译思考不断得到丰富与创新的理论升华过程。

与他们的交谈与交流,使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翻译名家的人格魅力,领悟到了翻译的本质所在,使我从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探索转变到了对于作者、译者、读者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思考。其间所揭示出的文化多样性以及翻译的使命,使我看到了翻译对于思想传播和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于是,也就有了我和周宪先生主编的《文化与传播译丛》、《现代性研究译丛》和我独立主编或合作主编的《法兰西书库》、《巴别塔文丛》、《日常生活译丛》、《西方文明进程》等大型系列文丛在中国的传播。

由翻译实践开始,到对翻译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一路走来,译林人所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眼下,人们对翻译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翻译学科越来越受重视,翻译本科专业的开设、翻译学博士点的建立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译林人一如既往,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译林出版社的领导和专家,如顾爱彬、刘锋、王理行等更是直接参与了翻译人才的培养,受聘南京大学,成了首批翻译专业硕士的指导教师。就是这样,翻译事业让我,让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同仁和译林人成了译家人,成了一家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