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对着散文微笑――新散文十七年追踪》,韩小蕙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35.00元
可以说,散文评论和散文研究是边缘中的边缘,寂寞中的寂寞!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中
如果将本书看成是韩小蕙为我们绘制的一幅新时期的中国散文地图,并不为过!不过,我认为,在这本地图中,最有价值的主要还不是所谓的“知识性”,而是其立足点、着眼点、转折点和支点等,这就牵扯到韩小蕙的人生观、文学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问题。
始终紧紧贴近大地,关心时代、普通民众和世俗人生,以文学(包括散文)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心灵高度,这是韩小蕙的一个强有力的根系,由此,她获得了坚实稳定的价值观与生命活水!不论是为文做人,还是选择作品,抑或是谈自己的文学观和散文观,韩小蕙都坚守这一标尺,这就与许多所谓的“贵族文学”划清了界限!如她明确表示:“作为作家,略萨主张文学首先是对社会的发言,其次才是文学本身。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学的使命到底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散文只有具有了人类的终极关怀意识和心灵高度,才能深刻和厚重起来。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是第一位的。”(P79)在一般人看来,尤其是在后现代意识浓郁的作家看来,韩小蕙的这一观念可谓“陈旧”;但我认为,正是具有这样的责任担承和价值理念,才使韩小蕙能够坚如磐石、正气充盈、视野开阔、境界高远!
与许多善变者不同,韩小蕙总体上是一个有“守”的作家,即坚持一些自古不易的原则与大道;但是,她又绝对不是一个“保守”者,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者,而是在“守”中求“变”,希望散文(文学)当随时代,并根据各人之不同,有所变新!从此意义上说,韩小蕙是新时期以来呼吁散文变革最迫切者之一,她希望散文能够“吐故纳新”、“洗心革面”。在她看来,“既然生活的列车已经驶入转型期的隧道,那么从前那种外在的脱离人生内容的写景、状物、抒情的传统散文,就承载不起引领生活的责任”。(P8)那么,如何进行散文变革呢?她认为:“这种超越,不仅应是内容的突破,也应是表述方式的更新和变化;不仅应是境界的、思想的深化,也应是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变化;不仅应是遣词造句的新尝试,也应是文字表述、行文节奏、音阶音韵、构成方式甚至标点符号的空前驾驭,等等。它应是尝试散文之无限可能性的根本性变革。它应是全方位的整体的革故鼎新。”(P86)这种看法是很有价值的。
在散文领域,往往存在这样的局限:散文作家多远离散文理论,而散文研究者又少有散文作家,这就造成了“散文创作”和“散文研究”之间的巨大沟壑。韩小蕙二者兼备、相得益彰,她既是著名的散文家,又对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多有研究,所以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就这本散文研究著作而言,由于具备了批评家和学者的眼光,所以能够做到去粗取精、择善而从、思理明晰、论述有力,从而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现代文化眼光。如《90年代散文的八个问题》切中要害,尤其对于“真实与虚构”、“文体”等的分析较见功力。另一方面,由于身为作家,韩小蕙有灵敏的悟性和想象力,有审美的趣味和优雅的文字,这也是为什么在韩小蕙的散文评论和研究文字里,往往充满真知卓见、灵性、自由、生命的飞扬以及感觉的花开,总之,是一种贴近文本和作家心灵的自由与浪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