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00年一遇的日全食让我审美疲劳

2009-07-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江晓原 我有话说
这次2009年7月22日的长江流域“大日全食”,因为其全食带非常罕见地经过许多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如重庆、武汉、成都、上海等地,因而万民瞩目,媒体更是全方位进行报导和炒作,顿时将日食变成一场全民的狂欢。这就埋下了电视台大型日全食直播节目遭受恶评的种子――因为公众的胃口已经被吊得极高了。偏偏到了这一天天公不
作美,阴云遮蔽了印度、西藏、成都、武汉、上海等处的天空,令人大失所望。

为了这次“大日全食”,东方卫视、山西卫视、上海电视台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新浪网,筹备了大型直播节目,我受邀担任直播节目的嘉宾。直播节目从7月22日早上7点4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1点20分才结束。谁知这天中午,网上就出现了题为“SMG日全食直播专家雷人语录”的帖子,帖子收集了十几段直播过程中男女主持人和我的“雷人”对话。这些对话给人的印象是,在直播过程中,我和男女主持人“冰火两重天”――主持人竭力营造狂欢气氛,而我却经常泼冷水、煞风景,并纠正主持人的错误。到了第二天,这份“雷人语录”已经在各大热门网站上到处传播,在大量跟帖中,两位主持人备受诟病指责讽刺嘲笑。7月23日上海《新闻晨报》刊登了对我的访谈,在访谈中我为两位主持人表示抱不平,我认为他们工作非常认真,也竭力想将直播搞好,大家不应求全责备。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直播节目,确实不能算很成功,但与其用口水板砖发泄对主持人或电视台的不满,不如心平气和地检讨一下原因。我想到如下几点:

一、重庆问题。直播节目事先向印度、西藏、武汉、成都等处派出了记者,但因为重庆一向以天阴多雨著称,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被考虑,谁知届时上述各处,包括上海本地,都遭遇阴雨天气,只有重庆却在日食过程中一直天晴,这是大大的失算。后来从重庆当地获得了电视图像,却又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未能在最应该播出的时刻播出。

二、主题问题。本来,在媒体的持续炒作之下,公众对此次“大日全食”已经高度关注,他们的好奇心、时尚感、娱乐欲,都已经被煽动起来,一场欢腾热烈的“科普嘉年华”已经呼之欲出。所以直播节目竭力营造和反映这种狂欢气氛的预设,最初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到日食时几处重要地点都是阴雨,就应该及时转换主题――阴雨必定使期望极高的公众感到大煞风景,狂欢已经不太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节目仍然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极力要将预想中的狂欢气氛营造出来,那就吃力不讨好了。此时正确的应对,应该是少询问各地群众的情况,而尽可能多提供重庆、安吉等晴朗或多云地区的图像信号,让电视观众好歹能够从电视上将日食看清楚,看完整。

三、直播中的谈话问题。由于此次直播要求在东西数千公里长的“前线”上与本部配合,在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电视台和导播、主持人看来都从一开始就将最大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方面,结果就忽略了对日食本身有关方面的注意,所以主持人问出了几个被网友认为很傻的问题。其实我们事先还准备了不少内容,但主持人后来都没来得及问。

至于我和男女主持人在情绪和态度上“冰火两重天”,有些网友猜测是因为我不高兴、我嫌主持人太傻、甚至是我“鄙视”主持人等等,这当然完全不是事实。事实上,我和两位主持人相处并无任何不快。

但是这次直播过程中,我确实一直没有兴奋的感觉。一方面,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营造狂欢气氛,再说我也没有义务参与营造气氛,我的任务是提供相对专业的答案、说明或评论,所以应该理性些。另一方面,我之所以在节目中兴奋不起来,是因为关于这次“大日全食”我已经接受了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的许多次采访,真的是审美疲劳了。这和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过度沟通”有点类似――如果谈话双方都对将要进行的谈话内容了然于心,谈话时就会索然无味。当然,此次这种状态的出现,是电视台和我都无法控制的。

最后,顺便说说日食“××年一遇”的问题。关于此次日全食,到底多少年一遇,就有好几种说法。媒体曾问我这些说法有何依据,我的看法是:多半有依据,但是没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你现在去访问NASA网站,就可以看到那上面已经将前后一万年(公元前3999年到公元6000年)的日食都推算出来了,你只要有耐心,对这些日食加上适当的限制(比如,“全食6分19秒以上”),你就可以弄出各种各样的“××年一遇”,估计想要500年就500年,想要1000年就1000年。

如果一定要讲讲“××年一遇”,那我推荐相对比较有意义的一款:根据统计数据,在地球上同一个地点,平均每300年左右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注意这只是统计平均,具体到每次日食,间隔年份可以和300出入颇大。

所以,对于此次长江流域的“大日全食”,各地都可以说是“300年一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