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年的临近,已经全面推广一年的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再次牵动了出版业敏感的神经。与以往是否要施行的争论相比,目前各界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教材循环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方案。
社会共识
推行教材循环使用,从中小学开始落实国家的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6年,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就提出建议:政府应把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举措予以制度化。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力主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并曾为此算过一笔账:河南省共有小学在校生约1019万人,每人每年教材费约90元,每年的教科书费是9.171亿元。初中在校生507万人,每生每年教材费约180元,每年的教科书费是9.126亿元。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可三年循环一次,将节约资金近55亿元。
教材循环还不仅仅是节约资金的问题。有专业人士分析,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给出的相关信息粗略估计,教材循环使用后,全国每年直接节约的课本量在20亿册左右,节约用纸量至少可达27万吨。而有资料显示,每生产1吨纸,就要消耗100吨净水、600度电、3立方米木材、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
实际上,在美国、英国、日本的发达国家,教材循环使用早已推行多年,并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以美国为例,公立学校的教材属于学校财产,随着课桌椅子一起编号,学生不得私自携带出校门,美国一本教材的循环期限达5年,至少要供8个学生使用。而在我国,全面实行教材循环使用虽然刚刚开始,但在部分地区和城市,也早已进行试点,效果良好。
实际困难
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毋庸置疑,但在目前我国经验欠缺,循环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过去一年的实行推广,无论是教育界、出版界层面,还是学校、学生、家长层面,也确实都看到了教材循环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实际困难。
记者在随机访问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于国家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表示支持和理解,但对于循环的实行过程存在不少担忧和顾虑。
北京的中学生高明告诉记者,大多数同学和自己一样,从上初一开始就需要考虑中考升学问题,因此课业负担本来就重,现在部分课程教材还要循环使用,不能在课本上划重点做笔记,也不方便做课后练习作业和考试前复习,觉得不太适应。
另一位同学则表示,担心被使用过的课本没有得到完好的保管,会有破损情况,如果这样的话,宁愿花钱自己买新书用。
多数家长的担心则在循环教材的卫生安全方面,学校是不是真的能按照规定对每本教材进行消毒,消毒设备是否可靠,如果孩子因为使用循环教材受到病菌感染,学校是否需要负责?
安徽利辛县某中学是一所没有执行教材循环政策的学校。该校副校长给媒体的理由是:“循环教材想法很好,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很困难。一方面,学生的保护意识很差,教材用三年,很多都用烂了,有的都不知道扔哪里了,三年后循环很难实现。而另一方面,循环教材要求的消毒措施在基层难以保证。教材收上来其实就应该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怎么消毒,消毒方式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据记者了解,不少老师和学校表示在循环教材保存和卫生保障方面面临困难。究其原因,其一,保存难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教科书核价和限价政策,在此政策下出版的教科书工艺较低,容易损坏,较难满足循环教科书的对质量要求。更有专家指出,要达到循环使用的标准,普通教材使用的速生木浆和草浆便不能再用,而需用的优质木浆消耗的则是优质木材。如此,教材循环则既谈不上环保,也谈不上节约。其二,卫生消毒难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经费有限。正如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所指出的,(消毒)设备购买、使用、维护以及专人专项费用,和每年购买教材的费用相比并不少。所以,不少农村学校,难免在卫生消毒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材循环使用在我国尚属于摸索阶段,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有教育单位的负责人指出,在目前的教材循环使用过程中,教育部门承担的压力还包括:如何平衡教材内容更新改版与循环使用的矛盾;如何平衡副科教材循环使用和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矛盾等等。
谁的利益
鉴于教材循环使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少专家包括两会代表曾有暂缓教材循环的提议。但是,另有一种舆论明确指出:有些个人和部门对于教材循环使用存疑,主要是因为教材循环使用破坏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使教材在出版、发行、销售等环节失去了原本可以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叫缓叫停教材循环,是出版等相关行业忽略教材循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只计较个人和行业小得失的狭隘之举。
但一位出版界人士持不同观点。他认为,教材循环使用背后确实牵动着出版等行业的利益链条。教材、教辅书是国内众多出版社5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但这条利益链,首先不能简单定性为不合理的超额垄断利润,其次不能武断定性为它只有行业价值没有社会价值。
“教材的定价,国家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必须由教材出版部门报请国家发改委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才行,同时还要有有关物价部门全程监管,不是想要多少利润就有多少的,实际上,随着国家对教材的几次政策性降价,现在出版行业的利润已经大大摊薄了,根本不能叫暴利。”这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另外,只看到出版社从教材中获利就判断这些获利是进了私人腰包也是有失公允的。有出版常识的人都知道,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是出版社的根本任务。出版社承担着出版学术著作和图书的责任,但这部分出版,绝大部分是不产生利润,甚至是亏本的。要为学术文化的存在、发展、繁荣服务,要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出版社就必须依靠一定的利润来维持运转。”
这位出版人意犹未尽的表示,没有课本发行利润的支撑,担负着解决农民购书难问题的基层新华书店也很难维持下去,乡镇的新华书店网点垮了,农民买书难了,读书更难了,这跟现在倡导的全民阅读也是相悖的。
循环新招
“循环经济是有成本的经济”,教材循环作为循环经济子系统中的一例,涉及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投入、卫生安全保障、循环模式运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绝对不是不用新书用旧书那么简单。为此,有专家就教材循环使用提出建议。
分学科循环,根据学科特点设定循环年限。使用频率较低的科目教材例如音乐、体育等可以循环稍长年限;而类似语文、数学等需要随时温故知新的教材,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不宜循环使用。同时,在分学科循环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避免对素质教育带来负面冲击。
出版部门在编写循环教材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习题分开编写,并且在习题部分附加知识点总结。
可对学校循环教材管理员进行图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循环教材更好的回收利用。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循环教材消毒设备的投入,消毒设备由专人负责并实行问责制,确保中小学生在教材循环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允许每年更新补充教材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浮动。
适当取消部分价格限定,以保证出版社的正常生存利润,同时可以限定出版社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获利用于学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