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战争题材的大片和电视连续剧时有问世,像今年热映热播的《南京!南京!》、《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兄弟叫顺溜》等,都受到了热烈关注。相比之下,这方面严肃的历史创作却显得有些冷清。也许,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那段烽火岁月显得太遥远了。但历史不该留下空白,
那些为了国家存亡和民族独立而捐躯流血的先烈也不应被后人遗忘。在此,我们向读者推荐张正隆的《枪杆子:1949》和章东磐的《父亲的战场》两本书,它们都是在实地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写成的,虽然还不是系统全面的历史记述,但这两本“用脚写出来”(张正隆语)的作品在还原历史真实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很值得一读。
《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章东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32.00元
近年喜读低缓平和的文章,尤觉闲适的文字为佳,用意还在放慢私人生活的节拍。另一原由,便是激昂的文字多饰矫情,难免做作。本来文章意思说清楚便可,余则交给读者自己去感受,不必再作多余的感慨与抒发,成为低拙表演。不过事有例外,前日读章东磐《父亲的战场》一书,倒颇能跟随作者的情绪起伏,去体验作者内心的沉重与愤慨。
早先关于滇西对日作战和远征军的历史读得不多,最早从黄仁宇的《缅北之战》里得知当年西线抗战的情景,很为我们民族有这样感天动地的先烈而感豪迈,因此对阅读滇西抗战一直颇有兴趣。《父亲的战场》虽也为抒情之作,感受则全然不同以往。是书在记述往日血战的同时,还记录为我们民族而战的幸存者和英雄们在国土光复之后的人生遭遇,以及连墓地都被我们这些后人平毁的惨景,握书在手,不忍卒读。
《父亲的战场》源自作者章东磐先生自上世纪90年代对滇西远征军的故事实地调查的记录。全书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对尚活着的远征军退役者的访问记录,一是从滇西抗日战场实地走访了解到的悲壮战事的记述,另有少数美国军方解密照片载于书中。作者在叙述中不时插入议论,皆感时而发,抨击世道人心,言辞何其愤怒亦何其悲壮,自成一种情绪,其中有对士兵生命的爱惜,也有对当局领袖的指责,偏颇之处很可看出个人意气。是书副标题“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如血的深红烫金字印在封面上,寓意那些为了我们民族存亡而殉国的儿女。书名所用“父亲的战场”,并非狭隘地指自己的父亲,而是将当年为了我们民族而战的父辈都看做为“父亲”,这种广义的称谓可视作一种呼唤,作者寄望用这样的呼唤,来告诉或警示今天生活在这片先烈为之流血捐躯的土地上的人们,牢记并尊敬我们的英烈先辈,并怀念他们。因此,此书在叙述与议论时太过震撼,使读者每每不忍看到那些英雄烈士所遭受的苦难,心情不能平静,也很想如作者那样去为殉国的英雄们尽绵薄之力。
书里《玉石》一章,将这些卫国的军人比作“美玉”,写张自忠将军一段:“我曾在一册日本军队的战史里,看到他们对玉碎的张自忠上将的赞美与敬重,一位与敌人打到身边三千部下全部战死,打到敌人检视阵亡者尸体才发现是张自忠上将的时候,那群凶悍的敌人竟然在一阵短暂的欢呼之后自觉停止了庆贺,列队向张自忠将军行军礼。”作者在此章写道:“日军战史上说,一位中国上校军官在炮火中指挥若定,激励自己的部下冒死打击敌人,明知必死而不以败退求生,最后全体官兵无一退缩从容葬身于炮火中。战史中讲述了全体参战日军无不为中国军人的英勇而动容。一整部对敌人惜墨如金的日本陆军战史,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位至今不得其名的玉碎英雄。让我欣慰的不是自己有幸发现了这位前辈,而是每一位捧读军史的日本年轻人,都会看到这位令他们父辈敬畏的不屈的敌人。”读至此处难以自持,震撼之余,还有震惊,震撼于我们民族曾经浴血奋战的将士拼死为国的壮烈,那高呼“我生国死,我死国生”口号冲锋杀敌的英勇都被轻易抹去,震惊于我们这些用生命换取民族救亡的历史,竟被我们这些后人遗忘。
谈滇西抗战,陈纳德与飞虎队是极为重要的篇章。作者有专文记述:“一旦走出门,走到偏远的云南山间,你会惊异地发现在城里只复活在书籍里的飞虎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民间记忆。”“那样对我们全无了解的一群青年人,怎么会怀抱对未知国度人群的友谊来用生命下注呢?所幸也是美国那种鼓励冒险与个人英雄的文化,让同样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退役上尉陈纳德真招揽到了一群陪他到中国天空和日本人玩命的主儿。”有时历史的造就很有点神话色彩,陈纳德这位退役的美军上尉并非现役军人,之前的身份是“中国中央银行顾问”,护照上职业填写着“农民”,更为有趣的是这位农民曾驾驶飞机巡视淞沪战场,因创建飞虎队晋升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上将司令,由招募的一百架飞机和250名志愿航空兵创造至今无人超越的战绩:击毁敌机2600架,击沉击毁敌舰44艘,毙敌66700人,摧毁桥梁573座。对抗日战争中美国给予我们的援助,我们今天的教科书几乎无记载,“其实在回忆二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时,仅用友谊这个词汇真是太无力了。我们传承于五千年文明的道德规条中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祖宗昭示,那‘涌泉之恩’呢?”作者激愤之语很可说明我们今天不仅忘记过去,也背弃了先人的伦理道德。作者另有句话,当给我们的军史学者们一些启示:“我们在赞颂孙立人将军的丰功伟业时千万不要忘记了空军的火力支援、兵力投送、给养补给的作用。如果没有美国空军,就没有缅甸反攻的胜利,这是尊重常识的研究者都会得到的结论。”许多军史的写作都有纸上谈兵之弊,兼及许多论述远做不到公允,也就难于成为信史。
读罢此书,对作者深怀敬佩,他个人为滇西抗战历史调查奔走,同时不忘将经历告知旁人,以让不知情的读者得以了解真相并思考检讨现状。作者在《序言》里有句话:“他们为我们的今天而死,今天的我们却不记得他们了。”此语可作警醒之言印于封面,让读者目光稍作停留时,审视我们今天的伦理道德。要说历史吊诡,或说历史无情,足可令人仰天浩叹。作者说:“此书问世之日,民族先烈的残墓前若多几缕香烟,我心堪慰。”目过此语,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