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向历史文化的深处

2009-08-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任文京 我有话说
近年来,地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相对于楚文化、齐鲁文化和秦文化的研究,燕文化的研究稍显薄弱。吴磬军的《燕下都瓦当文化考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从燕下都瓦当研究这一角度切入,为我们了解燕文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历史文献记载燕国尤其是燕下都比较简略,这些出土的瓦当仿佛像一个导游,带
领我们走向历史文化的深处,让我们感受着内蕴丰富的燕文化。综观全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对燕下都瓦当整体面貌特征的全面把握是文化考论的基础。作者研究燕下都瓦当已有25个年头,可谓燕下都瓦当收藏第一人。他收藏数百面瓦当实物,品相绝佳,基本代表了燕下都瓦当的整体风貌,这对其全面了解燕文化提供了厚实的材料基础。当然,作者研究瓦当不仅仅是从美学角度,更重要的是进行极富历史意识的理性考察和学术探求。他在前人燕下都考古资料和瓦当著述的基础上,大胆提出新说,不仅对其纹饰种类、规制特征及制作工艺等详细加以论证,而且根据燕下都出土瓦当的文化地层关系,对燕下都瓦当从春秋初期到战国末期500余年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寻瓦当的沿革和演变规律,从中探寻燕文化的发展脉络,这就使燕下都瓦当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对燕下都瓦当母题纹饰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作用的探讨是文化考论的内核。作者通过研究大量的燕下都瓦当,认为饕餮纹直接承袭了商周青铜文化,是燕下都瓦当的“母题”纹饰。但令人深思的是,饕餮纹这一商周时期青铜器最普遍使用的纹饰,为什么从春秋以降在列国瓦当中淡出乃至消失殆尽,却在燕下都瓦当上凸显强烈而又保持长久呢?作者从周初燕国始封的历史、地理背景,联系到夏家店彩陶文化和“燕商同祖”的论断,认为从易水流域到燕山南麓的今河北北部、北京大部和辽宁西南部分地区是商文化的发祥地,周姬文化又将中原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互相融合,在以后较长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燕国先民将饕餮纹作为一种“图腾”凝聚、号召、团结国人,震慑戎狄等异族。到了战国中期,饕餮纹在燕国疆域内使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凸显,表现了燕国代表周王室正统势力争霸中原、统一中国的决心。即使在战国晚期,燕国实力衰退屡被入侵的情况下,饕餮纹的使用仍然在表示着姬燕文化的延续和宗室血缘的正统。这样论述,就使燕下都瓦当的文化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深度。

三、把燕下都瓦当放在先秦时期区域瓦当中比照研究,是文化考论的时空定位。众所周知,燕下都瓦当与秦瓦当、齐鲁瓦当是我国古代三大瓦当系列。秦瓦当在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著述,齐鲁瓦当在清朝咸丰同治时期已被世人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颇为后世瞩目,而燕下都瓦当的发现只是20世纪初的事情,虽然它的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文化内蕴深厚,但对其研究则显得滞后和薄弱。作者通过对燕下都瓦当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地把观,将其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所呈现的综合特征,与同时期雍城秦瓦当、临淄齐瓦当、曲阜鲁瓦当进行比照分析,指出不同的瓦当特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地域,同时也反映了共同的时代文化特征。这正如法国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丹纳在其名著《艺术哲学》中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该书在比较研究中不仅论述了燕下都瓦当独特的文化风格,而且确定了燕下都瓦当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样,便使燕下都瓦当的研究扩展了广度。

该书资料翔实,逻辑严密,重考证,用材料说话。全书共收入300余张瓦当图片,不仅使该书图文并貌,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形象地了解了燕下都瓦当的整体风貌,如正文前面的彩色插页,收27幅饕餮纹饰的瓦当,在使读者增加直观感受的同时,也对饕餮纹是燕下都瓦当母题纹饰的论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收录秦瓦当和齐瓦当图片,也使读者在不同地域瓦当的比较中,对燕下都瓦当的独特之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